发布时间:2024-12-27 15:32:40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杭州12月22日电 题:访杭州文物修复师:“好像收到一封800年前南宋来信”
作者 严格 王题题 蓝伊旎
“修复,好像是收到了一封800年前南宋的来信。”在胡利红桌上,有一只古朴高雅的青瓷花瓶,但它仅由一块南宋官窑瓷瓶碎片修复而成。
胡利红是一名文物修复师,“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胡利红修复瓷器。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据她介绍,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她完全是跨界发展、“半路出家”。真正与文物考古结缘,始于杭州南宋德寿宫项目。
被称为南宋“北内”的德寿宫今位于杭州市中河边,南宋期间为秦桧旧居,后为宋高宗、孝宗禅位后生活起居之地。史料记载此处宫殿规模宏大、建筑园林精美。
从1984年发现德寿宫遗址后,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它先后四次考古发掘,前后持续近20年。
据了解,德寿宫遗址是中国少有的一处经过系统考古、完整揭露和深入研究的南宋遗址。
当时,为筹建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杭州组建考古和文物修复团队,她被任命为文物修复负责人。
为了更好地指导修复工作、还原破碎文物使其更接近原来的样子,胡利红“身体力行”,凭着“天生对美的喜欢”,丰富考古知识、苦练修复手艺,从文物修复的监工转变为“工程师”。
胡利红说,那时她做梦都在整理白天的工作。“瓷器碎片修复需要什么颜色,都会在我脑袋里有个大概的调色模拟。”
而在修复的众多文物中,她最满意的便是一组由杯碟组成的南宋劝酒器。这也是她拜师学艺出师后第一件修复作品。
这一组由杯碟组成的南宋劝酒器出土于杭州密渡桥河道遗址。当地在南宋时为临安城北部重要的客货集散和市镇所在地。2005年和2011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古代瓷器。瓷器来自龙泉窑、越窑、定窑等多个窑口,南宋瓷器占比最多且质量最精。该遗址出土的瓷器数量多、种类丰富、质量精、档次高,在杭州历年城市遗址考古中非常罕见。
修复好的由杯碟组成的南宋劝酒器。 张之冰 摄这一组由杯碟组成的南宋劝酒器出土时只有一半残片。胡利红不仅恢复其完整度,更是通过改良的纳米材料实现了其玉质感和水润感兼具。
其间,为还原其粉青釉的质感和水润感,她分十几次上釉,每次仅喷薄薄一层。同时,她也发现,每次手触摸瓷器表面,都会粘上油脂,使其失去瓷的质感。因此,修复过程反复翻工,最终耗时一个多月完成修复。
劝酒器修复处过渡非常自然。“肉眼看不出修复痕迹,用工具一照就看出来了。”胡利红说,这是修复工作的目标,也是评判成果的重要标准。
文物修复目的当然并不是为了好看。
“修复相当于第二次考古。”胡利红说,所有的器物都是时代的延伸,保留了历史对于文物修复的审美和标准。修复者作为其中第一手历史信息的获得者,是最好的记录者,也是保留信息的第一责任人,有义务将完整、真实的历史信息传递给社会。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是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何在缺失处复原其釉色的莹润和极度高级感,是极大的挑战”。修复后的占景盆,七根直管底部与盆连通,使得盆内所储之水得以流通;造型干净清爽,不用再加其他辅助手段来固定花枝。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也是目前存世的孤品,胡利红觉得通过这件器物可以一窥南宋人对于花器的极致追求与尊重——器物清雅,不夺花的光彩;不仅是赏花,更是赏器,更看到了南宋的“高级感”。
修复好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图“没有一件瓷器修复是一次性解决的。”胡利红说,因此,评判文物修复的另一标准是材料的可逆性,也就是一旦科技进步,可以用更好的材料和工艺替换再一次修复。
“文物修复的改革就是材料革命。未来文物修复要达到‘修复部分与本体一同成长,一同消灭’的效果。因此,文物修复所用的材料一定要跟上社会材料的发展程度。”
今天的修复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因此,不仅要记录文物所传递的信息,还要记录修复者的工作过程。“以便时间久了可以再修复。”
如今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展出的粉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她希望有机会可以再一次修复,因为现在有了更好的材料和工艺。
“在我手里,它从破碎状态变成今天能到博物馆展览,被千万观众看见和感受,太有意义了!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胡利红感慨道。(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