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11:13:56 来源: sp20250102
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 站上30万亿元!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高铁里程突破7000公里,陆域所有地级市都有动车通达;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看长三角,也是看发展全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牢记党中央嘱托,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新”潮澎湃,奏响“春之曲”。
实力更“强”:不到4%面积创造全国24%GDP
“万亿之上,奔赴山海”。今年2月下旬,“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正式启动。现场签约新能源、集成电路等领域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80亿元,让人们见识到江苏常州这座新晋“万亿之城”的拼劲。
合成生物岛、细胞科技港、东方碳谷……走进常州,新产业、新地标令人目不暇接。常州市市长盛蕾表示,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准“小切口”“挖深井”,常州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踏上新征程,必须全力以赴打好高质量发展这场硬仗。包括常州在内,长三角三省一市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级台阶,不断向上突围、向新蝶变。
——看总量。2023年,上海GDP达4.72万亿元,江苏GDP达12.82万亿元,浙江GDP达8.26万亿元,安徽GDP达4.71万亿元,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张学良分析认为,2023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已与德国、日本相当,人均GDP超过1.8万美元,世界级城市群地位进一步提升。
——看结构。最近五年来,长三角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3/5、1/3和1/3。
位于上海西郊的青浦区华新镇,过去是一个农业镇,有人形容这里“飘着有机肥味”。搭乘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近年来华新镇“长出”了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7家上市公司,快递物流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别。
产业结构升级只有进行时。依托青浦区的“长三角数字干线”,华新镇加快建设虹桥数字物流装备港。从自动分拣设备到冷链运输技术,推动“汗水快递”不断走向“智慧物流”。
——看速度。围绕今年经济工作,长三角多地提出“奋力一跳”的新目标,高质量发展力争走在前列。
“忙不过来!”开年以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峻带队参加了多场国际物流展会,展示氢能和锂电叉车等新产品。今年1至2月份,公司外贸额同比增长逾40%。
合力股份所在的合肥是安徽首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2024年,合肥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围绕这个目标,很多工作都有明确要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20万辆……加速奔跑成为长三角多个城市的共同“姿势”。
动力更“新”: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长方形的黑色小盒子,只有一本书大小,却是卫星的智能“大脑”——今年2月,位于浙江杭州的之江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极光1000-慧眼”星载智能计算机跟随卫星进入太空。
与传统遥感卫星拍摄图片要传到地面处理不同,搭载“极光1000-慧眼”后,卫星在天上就能直接进行“云判”、压缩以及目标识别。“我们将不断激发智能计算对产业变革的跨越式推动作用。”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