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乡村振兴不停步,抓好“三农”不放松

发布时间:2024-11-30 14:30:59 来源: sp20241130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部署、推出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数据格外亮眼。粮食产量1.39万亿斤,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2023年,“三农”基本盘进一步夯实,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来之不易,前行永无止境。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找准切入点,提高实效性,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就一定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去年,我们遭遇了频繁极端的自然灾害,但仍然实现以秋补夏、以丰补歉,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事实证明,经过接续努力,我国农业的装备条件、抗灾能力、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提高完善,成为稳产保供的底气所在。下一步,我们要着力稳面积,持续挖掘粮食播种面积潜力;着力提单产,做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着力优服务,构建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着力强政策,更好完善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要素保障,就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端得更牢。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给“三农”战线立下的两条底线。近三年832个脱贫县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年均增加1200元左右;每个脱贫县都培育形成至少2、3个特色主导产业,没有发生整乡整村返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关注“巩固”,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标准不降、措施不松、力度不减;更要关注“衔接”,做好巩固后的拓展文章。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好促进就业,才能变“输血”为“造血”,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到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对于促进规模经营更加高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等大有裨益。也要看到,农村改革发展不能就农村看农村,而要更好统筹城乡关系。政府工作报告就推进新型城镇化、进城农民工落户等问题作出部署,有助于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开年以来,广西开展“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更好提供农机服务保障春耕备耕;四川推进“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谋划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打造“豫农技工”特色劳务品牌,提升农民致富技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一批乡村振兴的好招实招。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工作实绩,必须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各地“三农”工作呈现更多亮点,在祖国大地绘就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

相关阅读:

人民网评:以科教兴国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