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北京新增完成63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

发布时间:2024-12-27 20:46:49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 陈杭)“十四五”以来,北京市新增完成63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乡村生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这是记者27日从北京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保障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成效

  北京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实施农村小微水体网格化管理,“巡河+保洁”模式,保障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成效。科技赋能,试点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农村小微水体,及时发现问题线索,探索“遥感监测-现场核查-整改反馈”闭环管理,提升监管精准化、智慧化水平,提高监管效率。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摸排调研,查村容、看水体、访村民,持续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推动村庄环境努力实现“三基本”,即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要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

  探索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北京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努力处理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系统治理,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北京市顺义区探索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平均每年回收菜田废弃物12万吨,制成有机肥约3万吨/年,做到取之于田、还之于田,进一步改良土壤、肥沃地力。西城区探索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每年把2万吨园林绿化废弃物变为6000余吨“黑土”有机基质,再返哺到400万平方米土壤中,促进城市园林土壤生态群落健康发展。

  北京大兴区探索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多元模式,小麦玉米秸秆直接粉碎后全部还田、尾菜瓜秧拉到工厂制成肥料、果树枝条粉碎后制作食用菌基质。海淀、通州、密云等区积极探索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种养循环”、“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生产生态良性循环。

  因地制宜推进绿色生态循环

  今年7月,北京出台了《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和美乡村范本,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中关村建设。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科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全覆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试点推广农宅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等。

  按照“实施意见”擘画的愿景和蓝图,下一步,北京将科学有序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绿色生态循环,提升生态宜居水平,厚植美丽乡村建设的绿色基底,满足村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需求、新期待,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范本。(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