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

发布时间:2024-12-15 22:14:34 来源: sp20241215

原标题: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

点燃传统文化“火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改编创作了一批平调落子现代戏,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成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

武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安平调落子的发祥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楼上村是平调落子主要传承地,村民爱戏、懂戏。行走在楼上村,处处有戏曲元素:村标石上“山居戏乡”的招牌引人注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脸谱图案,村间街巷以“花旦街”“金枝巷”“蓝桥胡同”等戏曲元素命名。

“迎春花隔年开,腊月梅粉淡白,爆竹声响年到来,家家门口贴对子,大红的灯笼挂起来……”12月7日中午,做好游客们点的菜,面馆老板娘王芹如放下锅铲,打开音响,唱起自编的武安平调落子《迎新春》。

“系上围裙下得了厨房,换上行头上得了戏台。”面馆老板娘王芹如的另一个身份是楼上村剧团演员。面馆墙上还挂着她和村民的演出剧照。“楼上村剧团已经传承了几代人,现在农闲时我们还经常到邢台等地演出。”说起村里的剧团,王芹如满脸自豪。

因为地处太行山深处,楼上村原来经济发展慢,很少有外人到村里来。2019年,楼上村开始唱响“文旅融合”大戏,成立了戏曲文创工坊、戏曲茶社、平调落子酒坊等,倾力打造了平调落子戏曲小镇。

王芹如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剧团如今能演十几出戏,有时还是“现挂”。他们将惠民政策、优良家风等编进平调落子,用戏曲讴歌新生活,点赞新时代。

不远处的楼上戏院锣鼓铿锵,乐曲悠扬。文艺志愿者充分发挥平调落子传统文化优势,以“文艺+宣讲”的形式,为听众们送上《新征程再出发扬帆远航》《讴歌党代会新篇章》等新编剧目。

“守初心、学讲话、矢志不忘;谋发展、要行动,绝不彷徨。为实现中国梦乘风破浪,二十大指航向再创辉煌。”平调落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武安市文化馆周苏霞的精彩演唱迎来观众阵阵喝彩。

“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又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武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丽云说,近年来,武安市创新宣讲载体,创作了一批接地气、冒热气、鼓士气的平调落子新编剧目。开展“非遗传党音 党的理论入人心”平调落子系列宣讲活动,通过平调落子等形式把理论“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李保健)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