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造(谈艺录)

发布时间:2025-01-01 23:02:41 来源: sp20250101

  近年来,优秀文学作品成为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成功改编的富矿,涌现了许多新作力作。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装台》在不少观众心中激起阵阵涟漪;由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繁花》播出,成为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吸引一些年轻观众跨城“追剧”;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生命册》等,受到观众的欢迎。

  文学经典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不断地改编,甚至可以写一部“艺术改编史”。仅以交响乐这一艺术门类为例,就有由文学改编的《天方夜谭》组曲、《仲夏夜之梦》序曲,也有从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改编的交响诗。改编的优势,是有可依赖的、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改编和原创一样,是需要高度想象力参与的艰苦的艺术创造。改编的难度,在于如何摆脱杰出“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从而创造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的艺术文本。

  改编,是致敬经典、理解经典,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得吃透原作,在原作的字里行间探索前行,就像优秀工匠面对璞玉一般,反复打磨,然后小心翼翼地取舍增删,根据艺术逻辑进行重构,对保留下来的精华篇章,予以光彩照人、激动人心地放大。

  改编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以长篇小说为母本改编的各类舞台剧,前者篇幅偏长,后者受制于几个小时上下的演出时长,改编中必须考虑舞台空间再现小说场景的限制。有的在篇幅上做减法,使空间相对集中。比如,面对120回鸿篇巨制的小说《红楼梦》,越剧《红楼梦》改编者将目光聚焦宝黛的爱情悲剧。话剧《四世同堂》将钱、冠、祁三家的戏剧冲突提炼为三幕戏,而把小羊圈胡同人们的命运沉浮作为话剧的“概括性引述”。将《四世同堂》改编为三四十集的电视剧,又需要在原著上做加法,以更具质感的细节和吸引观众的情节,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

  改编的难点之二,是不同艺术本体之间的转换。文学阅读的魅力,在于文学语言触发的阅读和想象的乐趣。读者借助文字媒介,依靠想象力的参与,对艺术形象和故事场景进行再创造,自由而充满个性。在剧场进行的“戏剧阅读”,是在演员现场表演和观众现场观看的公共艺术场域中进行的,它以表演为中心,综合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音响、多媒体等舞台手段,立体且具象。影像或者舞台艺术的魅力,除了剧本台词的文学性,还要借由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来展示。

  改编,本质上是新文本对元文本的二度创作,是不同艺术本体间创新性的转换。在艺术转换中,力求焕发新的审美发现的光彩,传递给观众艺术享受新的美感。

  改编成功与否,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如何提炼、升华作品的思想内核,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

  《繁花》不只是阿宝一个人的故事,同时是一座城、一个时代的故事。小说中的“时代”是藏而不露的潜流,不显山不露水地“浸润”着人物。上世纪90年代初,一无所有的阿宝,在短短的10年里,变成叱咤风云的宝总。除了个人奋斗,他更需要时代赋予的机遇。为了让小说中1000多个“不响”“响”起来,导演先做减法,把小说中阿宝、沪生、小毛3个主要人物的故事变成了阿宝的独角戏,又减掉角色的一些童年往事,将故事焦点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