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 让中国制造走俏海外

发布时间:2024-12-27 08:41:38 来源: sp20241227

原标题:化工新材料  让中国制造走俏海外

2023年,中国制造“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高于整个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代替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产品扛起了我国外贸出口大旗。

“新三样”走俏海外,化工新材料产业功不可没。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电池材料、封装材料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材料的性能质量、安全性、稳定性、性价比等大幅提升,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联泓新科是一家从事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近年来,企业差异化、精细化布局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电子材料、特种材料等领域,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聚烯烃弹性体(POE)、碳酸酯锂电溶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锂电隔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

科技创新支撑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郑月明表示,2021年,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光伏领域为例,POE全部依赖进口,EVA对外依存度超过50%。“经过近几年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积极创新,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高端聚烯烃、光伏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郑月明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产能达到4500万吨/年,产量超3100万吨。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近5年平均增速超过20%。

谈到化工新材料行业2023年整体表现,郑月明说:“化工新材料产业下游应用不断拓展,整体自给率超过70%。”他认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对绿色低碳的追求也是产业发展趋势之一。例如,不少企业积极投资布局二氧化碳基绿色材料,通过升级设备和工艺实现节能降耗。

随着我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端市场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不断拓展。然而,化工新材料行业在高端化、差异化产品研发制造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转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创新成果中实现产业化的比例较低。”郑月明说。

未来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拓展发展空间?郑月明建议,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更多追求质量和效益而非规模,补齐在高端细分领域的短板。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发挥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支持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新材料制造涉及的系统集成、数据分析、工艺优化、智能预判等技术研究。

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新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