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挥水运科创力量 助推交通强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12-29 23:58:07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天津6月24日电 (尹倩芸)水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轻的比较优势,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关键节点,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下称“天科院”),看其如何加快水运科技创新,助推交通强国建设。

  三峡船闸是长江船舶向上游航行的必经节点,由于上游经济发展加上水运需求释放,自运行以来过闸量便持续快速增长。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预计,到2035年,三峡船闸通过货物需求将达2.2亿吨以上,急需建设一个新通道来满足目前水运及经济发展需求。

  在天科院,记者看到了模型几何比尺为1:100的三峡新通道整体物理模型。据天科院内河港航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明进介绍,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新通道船闸线路布置、船闸进水方式、通航条件以及新通道船闸与既有船闸和升船机的相互影响等关键技术问题。

  未来建成后,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将有效解决枢纽通过能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据张明进透露,天科院前期的科研创新成果为工程前期论证提供了创新支撑,能够直接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目前三峡新通道的项目研究进展整体还是非常快的”。

  除了工程应用研究外,天科院还积极推动基础性、前瞻性的科研技术攻关。海底悬浮隧道又称“阿基米德桥”,是继跨海大桥、沉管隧道后又一种未来能够实现深海峡湾通行的交通方式,也是一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技术。

  天科院围绕该项技术组建研究团队进行攻关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明确了悬浮隧道新结构的复杂流固耦合机理,创新性建立悬浮隧道系统稳定控制方法,支撑了悬浮隧道整体方案设计,研究成果被海洋工程协会评价为整体国际领先。

  以海底悬浮隧道为代表的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距离投入工程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天科院院长戴明新看来,前沿科技研究能够起到牵引作用,帮助科研院所实现有方向、有目标的攻关。

  当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正稳步推进。天科院的6项试点任务也牵引推动其形成了面向国家战略的悬浮隧道关键技术、陌生海域建港关键技术,以及跨流域水运通道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供给能力,支撑并服务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深中通道、平陆运河、三峡新通道、国储基地等行业重大工程建设。

  戴明新表示,未来天科院将以完善“产学研用”体系,持续推动科研成果示范应用,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主线,以构建应用反馈机制,不断推进技术突破,加强可复制性为目标,持续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完) 【编辑:李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