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9:05:11 来源: sp20241223
夜幕低垂,友谊关口人流如织、霓虹闪烁;侧身凝望,一旁的金鸡山哨所上似也有点点灯光。哨兵站立在金鸡山哨所,手握钢枪注视着前方。
这一下一上、一明一暗、一动一静,勾勒出一幅“寂寥边哨冷月下,战士握枪护繁华”的边关景象。
在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金鸡山哨所周边有3个贸易点,最远的4公里,最近的边贸点直线距离才500米,国内外客商云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山下日益繁华的边境贸易,但因一山之隔,这种热闹却看得着、接触不到。他们长年累月“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风吹日晒驻守在金鸡山巅,披荆斩棘巡逻在边境线上。
“会寂寞吗?”笔者不禁向老兵徐林强询问。
“当然会寂寞。”说这句话的时候,徐林强面容沉静,“但是有价值。这么多年,我见证了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作为守卫边疆的人,这繁华就是我们‘辛勤劳作’的价值。”
采访中,徐林强讲述了一个故事。2017年边境第三次大排雷行动即将开始,连队官兵争相报名参加,2016年底刚刚退伍的老兵杜占龙也在其中。
2000年12月,杜占龙从家乡河北邯郸参军入伍,在边防部队一待就是16年。期间,他参加了勘界立碑排雷任务,将昔日的雷场变成了一片片甘蔗地,一条条边境通道,还边境一方净土,一份安宁。
“我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边防,我的军旅生涯留在了雷场,这个地方还有我不能离开的理由。”当可以满载着荣誉与骄傲回到家乡时,杜占龙却选择继续留在曾经戍守多年的边防,因为他知道雷患还没有终结,当下的繁华还存着一丝隐患。
当得知旅里要组建扫雷队,彻底终结边境雷患时,杜占龙多次向部队打报告申请归队,在雷场跟“死神”博弈了十几年,这次他想彻底征服这片“死亡之地”。
杜占龙连续数次表态让他最终成为扫雷队“特聘专家”,负责指导扫雷队的日常训练。
“杜班长用他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一方宁静。”徐林强坦言,也正是这种精神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提醒着连队的战友们,什么是军人的使命,什么是军人的担当,什么是军人的血性。
十几年军旅生涯,徐林强身上落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病,但在谈及这些时,他的语气却格外平静:“和连队的前辈们相比,这点伤算什么!”
“始终坚守内心宁静,戍边信念坚如磐石,靠的是什么?”
连队雷指导员给出了答案:“是红色基因的赓续。”走进连队荣誉室,张贴在墙壁上的“戍边守土苦亦乐,卫国镇关勇献身”字样映入眼帘。如今,连魂在新时代官兵心中赓续传承,筑牢了他们赤诚奉献的信念之基。
去年晋升为中士的大学生士兵杨海宽,入伍之初只是为了来部队体验生活。用他的话说,“来部队只是给我的人生履历画上锦上添花的一笔。”
然而几年过去,连队生活却让他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感悟到“哨所虽小却连着祖国,岗位平凡却责任重大”的深刻意义。入伍以来,他写了两大本日记,其中一篇这样写道:过去祖国在我脑海里就是一张地图,现在在我心中就是神圣的边境线和界碑,每次巡逻执勤,仿佛触摸到祖国的肌体,每次查看界碑,总能感受到领土主权的尊严。
跟随连队官兵巡逻,到达山顶的界碑后,他们顾不得擦拭脸上的汗水就从挎包拿出毛笔和颜料,为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与之呼应的画面是界碑不远处车水马龙的口岸,正是有了这些战士的坚守,才有了界碑上“中国”的鲜红,才有了祖国发展的红火。
面对口岸的繁华,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该连官兵内心的宁静。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把连队当家建,筑起了一座忠诚守望的精神高地。
纵使前面有繁华三千,连队官兵也能守得住内心一丝宁静。
(责编:马昌、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