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多心网络化”空间格局 蓄力深圳未来

发布时间:2024-12-23 03:24:03 来源: sp20241223

  国务院日前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有哪些重点?如何发挥深圳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陆海统筹

  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介绍了《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今年9月26日,《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深圳首部总体规划,是实施“多规合一”取得的重大成果。《总体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首次实现陆海全域覆盖,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海全要素,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深圳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和海域空间,并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国土空间保护和利用提出规划指引。主要内容涵盖九个方面:加强区域协同,发挥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坚持底线思维,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强陆海统筹,助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民生幸福标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美深圳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构建通达韧性城市;塑造特色风貌,彰显现代城市魅力;注重规划实施,提升空间治理水平。

  产耀东说,《总体规划》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持续优化“多中心、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布局差异化发展的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前瞻布局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依托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市级新兴产业片区等,形成“1+7+N”全域创新空间格局。实施东西部海域差异化发展策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空间格局,以海岸带作为陆海空间耦合的重要发展轴带,构建城海交融的“一带三区十五段”海岸带空间结构,打造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强化海洋科研要素集聚,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聚焦“民生七有”,优化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设施空间、全民共享的文化体育空间、优质均衡的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福利设施空间、舒适宜居的居住生活空间,构建全民、全龄友好型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建成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国际一流公园城市。2035年,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实现居民5分钟可达绿色开敞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韧性高效、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打造畅通全球、辐射全国、更具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化“山、海、城”交织共融特色,以“一脊一带二十廊”为魅力生态骨架,塑造“超级湾区都会、活力宜居城区、诗意山海小城”的多维深圳城市意象。

  产耀东指出,《总体规划》在实施中要强化规划实施的传导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深圳要抓紧制定并出台《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意见》,明确规划实施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推进《总体规划》全面高效落实,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产耀东表示,深圳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切实做好《总体规划》的实施工作,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快构建“多规合一、多层细化、多域示范”的城市规划体系,加快形成“区域协同、功能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体系,加快编制城市规划各项设计导则,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塑造,注重山边、湖边、河边、海边“四边”美感,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以强有力的规划执行力,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

  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朱国鸣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一直高度关注和支持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在《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全省“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深圳作为双核心之一的核心引擎作用,加快建设多中心网络化的深圳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和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国务院批复要求深圳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总体规划》从四个方面强化深圳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包括:加强深港澳紧密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朱国鸣介绍,《总体规划》提出全方位拓展和深化深港澳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民生服务等多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与香港深度合作,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优化深港双城空间格局,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强化深圳与广州双城联动,协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深圳-广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枢纽功能。促进与珠江口西岸城市融合互动,充分利用跨珠江口通道规划建设契机打造东西两岸融合的“桥头堡”战略合作节点,加强与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创新产业协作模式。目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组织“黄金内湾”的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工作,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谋划建设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深圳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进一步增强深圳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深莞惠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强化深莞穗、深莞惠河、深惠汕、珠江西岸城市协同发展轴的空间骨架作用,加强都市圈城市在科技产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住房保障、社会管理等各领域全面合作,创新都市圈合作模式,加快推进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城市空间格局“一核”扩容提质

  “多心”强化支撑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尔剑介绍,自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三版总体规划引领并推动着城市发展,使深圳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而2035版《总体规划》在延续历版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将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通过提升核心能级、强化多点支撑、引导网状聚合等空间策略,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

  提升核心能级,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方面,2035版《总体规划》在上一版总体规划提出的福田-罗湖中心、南山-前海中心基础上,将宝安区(新安、西乡)、龙华区(民治、龙华)、龙岗区(坂田、布吉、吉华、南湾)部分街道及前海扩区后的范围整体纳入,形成都市核心区,承载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商贸、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国际交往等核心引擎功能,成为培育全球标杆城市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空间载体。

  强化多点支撑,推动全域平衡发展方面,《总体规划》在推动各中心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新增长极培育并与周边城市充分联动,构建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形成布局均衡、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城市功能中心包括都市核心区内福田、罗湖、南山、前海4个综合性服务中心,着力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能力。在都市核心区外打造盐田、龙岗、龙华等8个城市功能中心,增强面向东部优势腹地、北部相邻城市和珠江西岸潜力地区的服务能力。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西丽、蛇口、民治、坂田等12个城市功能节点,承担区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平衡发展。

  高尔剑说,《总体规划》从编制之初就站位时代前沿,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对标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经验,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深圳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连接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