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8 01:44:26 来源: sp20241218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科学研究、预测预估、影响评估、决策服务和能力建设,努力发挥在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全球范围内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强台风、寒潮等高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减缓和适应并重的策略,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行动,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举措,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级科技支撑部门,国家气候中心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探索气候与气候变化规律,加强气候变化监测、科学研究、预测预估、影响评估、决策服务和能力建设,努力发挥在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国家气候中心逐步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国家级气候业务体系,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亚洲区域气候中心、亚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评估中心和东亚季风活动中心。近年来,国家气候中心推动气候业务技术体制优化升级,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与客观化水平大幅提升;聚焦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强化对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定量化影响评估和风险预估能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还将进一步增加,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环境、能源等诸多领域构成严峻挑战。不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加强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科学把握,有效降低气候风险,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升气候监测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洪涝、干旱、台风、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今年适逢国家气候中心成立30周年,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国家气候中心将按照精密监测、精准预测、精细服务、人民满意的总体要求,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需求为引领,加强气候与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健全气候变化监测发布制度,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提升短期气候预测和长期气候变化预估水平,为国家和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权威的科学数据、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持续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者为国家气候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3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