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2:28:46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社 雅加达10月18日电 题:印尼有座“团圆桥”
中新社 记者 尹宁 李志全
十月的北莫罗瓦利已进入旱季,天气日渐炎热。哈德威驾驶满载红色棕榈果的绿色小货车行驶在平坦的道路上,嘴里不时哼着小曲。
这个皮肤黝黑的男子是印尼东南苏拉威西省北莫罗瓦利县一个万亩棕榈林种植户。放在以前,尤其到了棕榈果采摘季,哈德威总是很慌忙,皱着的眉头似乎从未舒展。
让哈德威不知所措的是贯穿当地三个村落的拉阿河。这条河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和渔业资源,但也成为三个村落相互通行的“天堑”。哈德威清楚,一旦错过了采摘时间,棕榈果运不出,果子就将在树上腐烂,他会蒙受一大笔损失。
图为2022年9月,村民眼中的“团圆桥”通车时的场景。(德龙工业园供图)2022年,在中国传统中秋节,一座混凝土浇筑、钢结构架设的单幅大桥落成通车,供两岸车辆和行人免费通行。哈德威说,他再也不用因为运输棕榈果的问题犯愁了。
这座桥由印尼德龙工业园投资40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900万元)捐建。该工业园总经理助理徐捷告诉记者,在没有这座桥之前,当地村民通行途径有两个,要么搭乘摆渡船,要么绕行其他道路。无论是哪一种,都很不方便。
今年五月,该桥旁边又架起一座标准更高的大桥。湍急的拉阿河上,双桥并立,横跨两岸。桥通了、路顺了,哈德威们的笑脸又回来了。这两座桥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团圆桥”。
在印尼德龙工业园董事长周渊看来,两座桥不仅方便了周边村民,也是企业秉持“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具体实践。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印尼与中国在此框架下加强互动合作。自2015年破土动工以来,德龙工业园累计帮助当地修建公路总长15公里、搭建桥梁20座。因为道路的修通,在园区周边的村落,水泥道路两旁冒出不少商铺、餐馆,成为当地的“陆上经济带”。
今年9月,德龙工业园肯达里基地一角。 中新社 记者 尹宁 摄在位于东南苏拉威西省德龙工业园的肯达里基地,远处青山如黛、蓝天白云,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宽敞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忙碌。
“外界可能无法想象,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印尼德龙工业园VDNI公司副总经理徐超看着眼前的园区深有感触。作为“资深员工”,他见证了基地从一片沼泽发展到年产数百万吨镍铁的工业园。
园区10多公里外的德龙专用肯达里散货码头附近停泊着几十艘大小船只,一片繁忙景象。记者在这里看到,起重机正将园区生产的镍铁块和不锈钢钢坯搬运到货轮上。据悉,这里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
今年9月,图为德龙专用肯达里散货码头一角。 中新社 记者 尹宁 摄来自东爪哇省巴苏鲁安的达尼,从小就迷恋中国文化,迷恋中国的“武侠”和“江湖”。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很厉害的名字‘杨过’”,这是金庸小说中的人物。
杨过曾前往中国徐州留学,两年前入职印尼德龙工业园OSS公司,目前担任炼铁二分厂行车大班长兼翻译。“这是一家超大的矿业公司,在国际上非常知名。”杨过为此感到自豪。
“到这里工作后,我和妻子还有三个孩子从简易木板房搬进了公寓,还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一位叫达马迪的员工说。
杨过和达马迪的故事正是德龙工业园三万多名印尼员工的缩影。
园区不仅带动就业,还传授技术培养人才。就在今年8月,德龙理工学院迎来首批120名新生。该院院长汉纳表示,这将有助于提高印尼本地工人技能水平,培养印尼镍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印尼总统佐科2021年12月考察德龙工业园时,曾感谢中国企业帮助印尼显著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不但给当地带来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还对印尼的税收和创汇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在用实际行动走进印尼、融入印尼。”周渊表示,包括德龙在内的中资企业用中国技术助推了印尼镍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要修建更多“团圆桥”“民心路”,让当地民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完)
【编辑:陈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