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场化解劳动争议的“多方奔赴”

发布时间:2025-01-03 09:58:12 来源: sp20250103

  “二十多年了,单位一直没有给我缴纳社保,现在说我到退休年龄了,不让干了,以后我怎么生活?”

  “我们签的是承包合同,怎么就认定成劳动关系了?”

  “我经办的这个案子,仲裁委以劳动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为由不予受理,但劳动者一审增加了新诉求,我要直接处理吧,就违反仲裁前置程序规定了;让他重新申请仲裁去吧,仲裁委还是不予受理,没办法。”

  这些是来自劳动者、用人单位、办案法官的心声。“劳动争议相关案件量大幅上升,审判机关的办案压力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大量劳动纠纷得不到有效化解。”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不禁思考,“立足保民生、稳就业,法院还应做些什么?”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西安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逐年增长,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6.52万人。西安中院通过对全市两级法院近年来办理的29802件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梳理,发现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而发生的劳动纠纷就占了80%以上。

  “全市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长,近30%的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的差异较大,很多当事人认为劳动仲裁只是‘走过场’。”西安中院行政庭庭长崔立新坦言。

  “法院和我们的数据没有对接,仲裁员的办案效果没办法跟踪,考核指标就不是特别完善。而且仲裁员队伍不稳定,兼职仲裁员占一半以上,有的确实对法律规定学习不够。”西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一级调研员方勇说。

  随着深入的调研摸底,有了详尽的资料和数据支持,西安中院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直击痛点的“法院方案”

  经过分析研判,西安中院聚焦劳动争议案件梳理出相关问题,向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出司法建议。

  “劳动者申请用人单位给其缴纳社保是否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不统一,导致同案不同裁”;

  “对终局裁决的认定适用法律错误,而人民法院又无权更正,增加当事人诉累”;

  ……

  调研中梳理出的一系列问题直击堵点,逐项列在了司法建议里。

  “协同治理方面,建议完善仲裁机构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等信息共享,并通过工商登记、税费及社保缴纳等信息,分析研判用人单位规范化用工形势,对未建立社会保险账户、未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保的单位依法采取征缴措施。”

  “在劳动仲裁方面,统一裁审受案范围,对于终局裁决应明确载明并正确告知诉权,以减少当事人诉累。”

  “在加强普法方面,可在办税大厅等场所张贴规范发放用工风险提示单,或在人流量大的广场屏幕上展播规范用工宣传片,增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守法意识。”

  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具体措施,也在司法建议中明确提出。

  司法建议不能“一发了之”

  接到司法建议后,时任西安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光文专程带队到西安中院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一场有关劳动争议协同治理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中院的司法建议清楚指出了人社工作中的薄弱点。与会人员对司法建议逐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深化诉源治理达成共识。

  会后,市人社局向西安中院回函,提出了三大方面十八项具体的改进措施。

  “为将西安中院的司法建议落地,我们已经全面梳理了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