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6:54:21 来源: sp20241226
针对不断增长的劳动技能需求,用好用足技能培训资源,拓展更多技能提升新平台、新渠道
一场招聘会,凸显技能提升的重要性。
前不久,笔者采访西部地区某县城招聘会,现场提供岗位数500个,求职者约300人,最终不到200人达成就业意向。岗位供大于求,为啥企业“招不满”?一打听,原来企业主要来自附近新建的工业园,对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较高,部分求职者与企业所需不符,最终一些岗位只能空缺。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近年来,多地发布“最缺工”岗位目录,从汽车操作工到养老护理员,涉及不同产业、多个行业。最近,辽宁省沈阳市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涵盖8条产业链,超九成需求集中在技术技能岗位。技能与就业紧密相连。
对个人来说,提升技能是立业之本,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多一技之长,就多一分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更好发展的底气。对国家来说,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更好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
据统计,我国高技能人才规模超过6000万人,但无论是数量还是素质结构,都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紧迫,当前亟须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
推动高技能人才量质齐升,深化职业教育、通过院校培养的方式“扩增量”的同时,提升现有劳动者的技能十分重要。针对不断增长的劳动者技能需要,须用好用足更多技能培训资源,拓展更多技能提升新渠道,帮助广大劳动者更新“技能包”、增强就业本领。
在线下,要不断升级劳务品牌、青年夜校等的技能培训功能。宁夏“中宁枸杞技工”、河南“平舆防水工匠”、山西“吕梁山护工”……近年来,多地劳务品牌打响名气,青年夜校“一课难求”,正在打造技能培训的大舞台、新平台。比如,用好乡村振兴政策和就业补助资金,鼓励各地劳务品牌建立一批人才培训基地或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工作室,将带动更多农民实现技能增收。再比如,在青年夜校广泛收集年轻人求职意愿,针对性推出技能课程,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可以培养更多急需紧缺人才。
在线上,要积极开发好“互联网+技能培训”等新型培训载体。近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一项报告显示,网上一些短视频平台的技能学习内容不断充实,成为居民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新载体。数字经济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职业,各地人社部门不妨顺势而为,在网络平台推广一批“云上讲师”和精品网课,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新职业技能大赛,吸引更多人参与“学技终身”、学以致用。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各地技能人才工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把握机遇、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推出更多专业化、均等化技能培训服务,构建更加完善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系,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必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2日 1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