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题材影视剧:运动能量应匹配文化含量

发布时间:2024-11-09 09:54:53 来源: sp20241109

原标题:体育题材影视剧:运动能量应匹配文化含量

春节档历来被视为全年影视市场的风向标。今年的春节档也不例外,短短几天时间里,名导新人集结,社交网络活跃,不同题材类型的作品满足了观众多层次的观赏需求。在激烈竞争中,体育题材脱颖而出:以拳击运动为背景的电影《热辣滚烫》因主演为角色减重100斤的话题登上热搜,领跑票房;展示赛车运动魅力的电影《飞驰人生2》以驾校教练、新人车手组成散装车队出征拉力赛的喜剧故事,引发观众笑声不断;将台球运动作为故事背景的电视剧《在暴雪时分》讲述两位台球运动员双向奔赴的爱情故事,也获得观众关注。三部作品的不俗表现,既助力影视市场迎来“开门红”,也为体育题材影视作品发展博了个头彩。当体育题材成为创作热点,如何打破专业壁垒、走出小众圈子,释放出与中国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能量,这一问题有待从业者思考。

将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代代中国人的奋发有为浓缩于体育故事中

体育和影视都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体育题材影视作品彰显其所处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中国体育题材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孙瑜导演的电影《体育皇后》。当时,中国正陷入民族危机中,中国人心中的救亡意识强烈。孙瑜导演将强身健体与救亡图存之间的紧密联系贯注于《体育皇后》中,倡导革命工作不仅要启蒙大众心智,也要强健其体魄。这部作品奠定了体育题材的创作基调,使这一题材创作大多强调集体主义,主要承载宏阔的家国情怀、深沉的民族情感。比如,1957年上映的电影《女篮5号》通过揭示新中国成立前后体育运动员的不同命运,表达“发展体育,为国争光”的时代情感。1981年上映的电影《沙鸥》讲述女排运动员经历伤病、失败等打击后重振精神,为排球事业奉献所有的故事,这种拼搏精神正好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发展所需要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显著提升,如何向世界展现中国人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气质,成了新时代体育题材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电影《攀登者》《夺冠》、电视剧《超越》虽然仍是家国叙事,但创作者用大量篇幅观照运动员的成长,表现他们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目标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起伏、情感波澜,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荣誉而牺牲奉献的行为深入人心。还有很多作品将视角深入普通人生活,表现体育运动对他们人生的影响,以及体育精神对他们心灵的引领。电影《热烈》里,生活艰难的少年一边勤奋工作支撑家庭,一边追求街舞梦想;电影《出拳吧,妈妈》里,单亲妈妈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重回拳击赛场打败当年的对手,赢回尊严;电视剧《爱情而已》里,习惯了坐冷板凳的羽毛球运动员决定转练网球,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爱情。延绵近一个世纪的体育题材创作将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代代中国人的奋发有为,都浓缩于光影之中,勾画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图卷。

部分创作陷入单一化、平面化的思维窄巷

经过多年努力,体育题材已获得长足发展,但与我国体育和影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态势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体育题材创作难度较大有关。由于体育运动专业性较强,竞技比赛又瞬息万变,想将运动者的心路历程、技术特点等内容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剧本创作、现场调度提出了较高要求。比如,表现马拉松运动的电影《了不起的老爸》请医学顾问、跑步教练等十余位专业人士参与拍摄,每拍一个运动镜头,主创团队都要讨论这样做对不对,够不够真实。冰上运动题材电视剧《冰糖炖雪梨》和电影《我心飞扬》拍摄时的最大困难之一都是找不到合适的冰上摄影师,只得将冰上运动员培训成摄影师。出演体育题材作品对演员来说也是巨大挑战,他们不仅要完成对角色的演绎,还要呈现从事这项运动起码的形体状态和技术水平。《热辣滚烫》为表现女主角从颓废啃老族到精壮拳击手的巨大转变,演员先增肥后减重,拍摄周期长达一年。这些因素无形中提高了体育题材的制作难度、投入成本,使部分创作者望而生畏。

优质体育题材作品不足,还是部分创作者创作理念陈旧、创作视野狭窄所致。从诞生至今,体育题材作品主要以“燃”和“胜利”为主题。虽然创作者在其间融入对人物性格命运以及亲情、友情等情感的刻画,但部分故事仍流于模式化,要么讲述普通人面对挫折从颓废到振作的过程,要么表现中国运动员在赛场扬眉吐气的故事,叙事结构大同小异,故事情节平铺直叙,让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难免产生审美疲劳。有的作品主题先行,前情铺垫不够就强行煽情,使剧情陷入尴尬境地。还有部分作品与青春、甜宠、校园题材捆绑销售,让主人公披着运动员外衣谈恋爱,使体育项目沦为故事背景板。凡此种种,使创作走入了单一化、平面化的思维窄巷。

除了对抗,体育还蕴藏着成长、追寻、情感等母题

随着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市场对体育题材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批优质作品脱颖而出。与以往大多聚焦篮球、排球等大众项目或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不同,当下的创作视野开阔,几乎涵盖了各种体育项目。比如,以首次亮相杭州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的霹雳舞为创作主题的《热烈》,表现登山运动的《攀登者》,表现跳水运动的《老师来了!》,表现花样游泳运动的《五个扑水的少年》,表现拔河运动的《不就是拔河么》,表现电竞的《你是我的荣耀》,表现台球运动的《在暴雪时分》等,这些作品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青春热血、家国情怀联系起来,不仅对不同运动项目进行普及推广,还展现热爱生活、执着梦想、珍惜生命等价值理念。

当然,体育题材要想让观众耳目一新,光在题材上进行突破是不够的,还应在表现形式、叙事方式等多方面做文章,通过艺术创新营造新鲜观感。电影《夺冠》从中国女子排球队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节点展开,梳理女排事业的发展脉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创作者还可以利用全知与限知视角的切换,铺垫人物与情节的反转,使用倒叙与插叙、快进或慢放等手段,设悬念卖关子,释疑问揭谜底,让作品呈现出区别于常规线性逻辑的艺术魅力。

体育题材创作还应转变创作思路,积极关注社会热点,主动设置社会议题,通过体育故事或运动员命运引发社会探讨、观众共鸣。很多观众看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八角笼中》后,对“到底什么才是大山里的留守儿童的理想人生出路”“打拳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等问题展开讨论。电影《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呈现中国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现状,让观众加深对这一群体的了解与关切。《热辣滚烫》里的女主角努力学习拳击,不为奖金,不为新工作,也不为男朋友,只为走出人生低谷,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故事重新定义了“赢”的概念,让无数奋斗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观众心有戚戚。

除了对抗,体育还蕴藏着成长、追寻、情感等故事。细化引申这些母题,聚焦现实问题,能够生成冲突与和解、寻觅与收获、平凡与超越等内容。所以,“励志”不应成为体育题材的唯一主题,在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和超越之外,体育题材里的主人公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直面失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等。所以,中国体育题材的创作者应勇于打破创作陈规,跳出创作舒适圈,不断创新升级,让更多人领略体育运动的魅力,领会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领悟体育精神的真谛。

(作者:黄雯 许国玮,分别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