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09:15:06 来源: sp20241229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回应相关问题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杨湛菲
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问题如何破解?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如何?考古工作又取得哪些新进展?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回应了相关问题。
增强供给 优化服务 让博物馆“热”得均衡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一些热门博物馆出现了“预约难”和“一票难求”的现象。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向大家分享了一组今年的数据——
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正式备案注册的6833家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达到了9.4亿人次,其中暑期两个月接待的观众量就达到了2.99亿人次,有6个省份观众接待量都突破了1500万人次。
“这些数据都说明,公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刘洋认为,“博物馆热”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的问题,博物馆从业人员首先要面对的是如何让博物馆“热”得均衡。
刘洋表示,要在扩大优质文化的供给能力、继续优化开放服务、积极拓展服务形式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针对“黄牛”抢票等问题,刘洋特别提到,近期已与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进行了专题磋商,北京等地专门开展了打击“黄牛”的专项整治行动。“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聚焦预约参观、讲解服务等热点问题加强规范引导,确保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他说。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顺利
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这次普查将帮助我们更好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说,普查开展以来已经基本实现了“五个完成”——完成普查机构的组建、完成普查队伍的集结、完成全覆盖的培训、完成全流程的试点和完成全方位的保障。
普查队伍有多少?关强说,各地调集各方力量,组建了普查队5000余支,普查队员4.5万余名,比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人数上增加了一半。
“目前,野外的实地调查还正在进行中。”关强表示,下一步,将开展实地督导,赴各地现场检查指导,加强业务支持,提供技术保障;对进度较慢、新发现力度不足的地区加强督导。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18个“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990余项主动性考古项目有序实施……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努力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取得重要进展。
关强说,下一步将重点推动重大历史问题的攻关,启动实施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建设好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促进多学科、跨区域专业力量资源整合,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他还表示,将继续促进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持续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建设富有活力的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等,推动考古研学,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考古体验场所和产品,充分发挥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