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五个故事 感受习主席心系澳门

发布时间:2024-12-01 03:52:33 来源: sp20241201

  天天学习“我经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达的游子对回到母亲怀抱的渴望十分感人。”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们的回信中,这样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2023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4周年的日子。多年来,习主席一直心系澳门发展、牵挂澳门的繁荣稳定,留下很多情满濠江的难忘故事。

  一次温馨做客 感受民生改善

  2014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的身影出现在了澳门石排湾公屋。

  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了“居有其所,安居乐业”的公屋政策目标,石排湾公屋就是这项政策下,澳门最大的公共房屋建设项目。

  在石排湾公屋,习主席走进码头工人梁志华的家。搬入石排湾公屋前,梁志华一家的收入一直不太稳定,只能租住在一所并不宽敞的私人住宅里。搬进新居后,一家人生活的压力减轻了很多,真正实现了安居梦想。

  来做客的习主席同梁志华一家拉起家常,感受澳门居民生活的温馨,把对澳门民生状况的关心融入温暖的问询中。

  一场主题沙龙 提升文化自信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在参观了学校发展简史和教学科研成果展后,习主席应邀参加了正在举行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沙龙。

  “我先听听大家的讨论,然后谈谈对你们学习体会的体会。”一句亲切的开场白立刻缓解了学生们紧张的心情。

  习主席与同学们交流了中华民族文化DNA等精彩话题,讲述了自己在学生时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知识、开启智慧的人生经历。习主席坦言,直到现在,他一有空就读书,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习主席以“宝藏”来形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认为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他还冀望同学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中华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段尺素情缘 绵延十年牵扯

  2009年1月1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考察澳门期间,与街坊总会下属的一家专业老年人服务机构——颐骏中心的一群义工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是中国的农历牛年。考察中,义工们手工制作了一件牛形象的工艺品送给习近平,习近平点睛地在上面写下“吉祥”两个字。

  那次见面后不久,义工老人们还同习近平通了一次信,习近平在回信中表达了对澳门美好未来的信心。

  2019年中秋,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老人们回忆起十年前同习近平见面的场景,再次萌发了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念头。2019年重阳节之际,他们接到了习主席的回信,收获了这个重阳节最珍贵的礼物。

  在回信中,习主席既为老人们退休后热心公益事业、生活充实快乐感到高兴,也勉励老人们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向青年传承爱国爱澳精神。

  一堂历史大课 践行青春约定

  2019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孩子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并精心绘制了彩笔画,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邀请习爷爷再到澳门来。

  对于孩子们的邀请,习主席一直记在心上。当年12月19日,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前夕,习主席在澳门视察的48小时中,专程前往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走进这所曾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学校,习主席说自己是“如约而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师生中间,习主席亲自讲授了一堂历史文化课——从5000多年文明史谈到170多年近现代史,从新中国70年谈到澳门回归20年……

  习主席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只有学习历史,才能了解我们从哪里出发、走了什么样的路、现在在哪里、未来向何处去。”殷殷寄语,为青春梦想标定航向。

  一颗科学卫星 激发创新活力

  2023年5月21日,一颗名为“澳门科学一号”的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奔向太空,成功开创了两个“第一”:内地和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国际上首个监测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

  怀揣成功的喜悦,18名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学师生代表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汇报卫星成功发射的喜讯和参与卫星研制工作的感受,表达积极参与祖国科研建设的愿望和决心。

  习主席欣然回信,指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澳门高校、澳门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鼓励大家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收到回信的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难掩激动,表示这封回信对于澳门科技大学以及澳门的科技创新事业是极大的推动力,全校师生都深感荣幸、备受鼓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徐婵、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