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很有启迪和借鉴意义”(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4-12-24 14:40:39 来源: sp20241224

  库利科娃接受记者采访。

  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和中俄友协成立75周年,中俄青少年友好画展近日在北京举行。中俄青年友好(微视频)创意大赛于同日启动。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坚守促进中俄友好的初心

  库利科娃毕生致力于推动中俄友好合作,始终奔走在中俄民间外交第一线,是中俄关系中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2019年,库利科娃获得中国“友谊勋章”,是继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人。

  “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并成为一名汉学家是我从小的梦想。”库利科娃说,她从小就满怀对中国的热爱,通过阅读文献、请教学者以及同中国朋友打交道,逐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1957年,还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的库利科娃参加了苏中友协的创建工作;1960年她进入苏联友协工作;1989年当选为苏中友协第一副主席……数十年间,库利科娃一直从事民间友好事业,现今89岁高龄的她依旧活跃在中俄民间外交的舞台。

  库利科娃说,苏中友协及其后继者俄中友协,始终致力于推动苏中及俄中关系发展。“我们团结了身边所有能团结的力量,包括外交官、政治家、学者、学生、文艺工作者等,通过举办活动,邀请他们出席,尽可能地保持两国民间的友好关系,保持俄罗斯民众对伟大的邻国中国的尊重,包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喜爱和尊重。”她说,在还没有跟中国对外友协建立联系前,他们开展的活动都是自行举办的。即便如此,他们仍坚守促进两国友好的初心。

  1983年,苏中友协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苏友协邀请访华,库利科娃参与其中。从1989年底开始,库利科娃先后以苏联、俄罗斯对外友协代表身份,任苏联、俄罗斯驻华使馆参赞,负责两国民间交流及青年、文化等工作。在库利科娃与同事的努力推动下,协助联系、策划、签约的俄中文化团体交流项目达数百个。中俄两国元首都高度评价俄中友协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工作期间,库利科娃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目睹了神州大地的快速发展。

  苏中友协及俄中友协积极宣介如何理解中国、中国现在的任务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发展。库利科娃说,很多俄罗斯青年人经常问她,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她总是这样告诉他们,因为中国政府对发展国家拥有总的纲要和明确方向,比如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等。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库利科娃参加了庆典活动,亲耳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中国这几十年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这些成绩源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她说,75年来,中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中国经验很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库利科娃特别关注到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两会。她认为,中国两会不仅展望了未来,提出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更难能可贵的是看到了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中国发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俄罗斯人,我们完全相信中国有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所有困难,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建成一个更加繁荣、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大力培育和发展两国青年一代的友谊

  民间外交、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库利科娃说,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俄中关系现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双方务实合作扎实推进,科研合作蓬勃开展。

  库利科娃说,民间友好是俄中关系的牢固根基,她将继续向更多人讲述中国真正的样子,也希望通过俄中友协的工作,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

  库利科娃此次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中国。与她同行的,有俄中友协地方分会的代表,其中有70后、80后,也有90后。在访问中,“青少年”是她口中的高频词。“赓续俄中传统友谊,增进俄罗斯年轻一代对中国的认知,推动两国地方友好与人文交流,是我们的初衷。”她说。

  在当天的活动中,库利科娃参观了中俄青少年的优秀画作。她认为,画展以画为载体搭建起俄中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我们通过孩子们的画笔看到了他们眼里的俄中友谊”。她希望俄中开展更多此类活动,推动两国青年加强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青少年是中俄民间友好的未来,肩负着传承友谊的重任。库利科娃说,学校是培育青少年的沃土,加强俄罗斯与中国高校合作,密切两国青年交流,具有光明前景和重大意义。如今,俄中两国已经建立了联合大学,并加大了互派留学生的规模。接下来,应当大力培育和发展两国青年一代的友谊,这是让俄中友好事业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关键。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