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云集 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2025-01-02 17:42:03 来源: sp20250102

  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杰出艺术家留下无数璀璨多姿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为文明前行注入勃勃生机。2023年12月10日,上海博物馆“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开幕,精选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和18件中国古代绘画名作同场展出,从“东西方在相同时代却迥然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东西方在不同国度却异曲同工的艺术风格”两个视角,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家喻户晓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他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绘画作品堪称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与发明家,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手稿,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耀眼的全才。然而,达·芬奇存世的绘画真迹屈指可数,且绝大多数作品不可移动或禁止出境,对许多观众来说难得一见。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展示了意大利唯一可出境的达·芬奇油画真迹《头发飘逸的女子》、首次来华展出的《大西洋古抄本》中11幅达·芬奇的珍贵手稿、同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2幅珍贵素描,以及达·芬奇的弟子波塔费奥、梅尔齐和卢伊尼的肖像绘画作品。同时,展览甄选11组、共18件馆藏中国古代绘画名作,其中包括五代时期的《闸口盘车图》、南宋画家梁楷的《白描道君像图》和“明四家”唐寅代表作《秋风纨扇图》等,与达·芬奇领衔的文艺复兴大师在同一空间展开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艺术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也与文明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伴随朝代更迭,艺术家的绘画风格也在不断变化。然而无论中西,核心文化观念皆贯穿各自艺术史:源于古希腊哲学的西方艺术重视数理与“形式和谐”,中国艺术更重视绘画的“心理和谐”。于是,西方绘画之“理性”与中国绘画的“感性”构成世界绘画史的一体两面。然而,在东西方绘画的发展进程中,尤其在15世纪前后,二者经历了相似的历史阶段,虽然相距甚远,但在隐逸与世俗、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等艺术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探索出类似的美学路径。本次展览以绘画作品为对话载体,时间跨度500余年,展现出东西方绘画从艺术创作、哲学思想到体悟自然、观察世界的审美视角与思考内容等方面所具有的异曲同工之妙。

  打造沉浸式艺术空间

  在布展方面,“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凸显趣味性与互动性,将展厅划分为多个空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连通,令观众在美轮美奂的展厅中沉浸式完成这场艺术之旅。

  在15至16世纪的欧洲艺术家中,达·芬奇最善于通过绘画表现自然界中的万物情感并描绘其各自样貌,这与同时期中国绘画艺术的写意风格和造型特点遥相呼应。于是,达·芬奇领衔的18幅西方艺术作品位于主轴线上,18幅中国绘画作品以半圆形围绕,展开叙事。例如,《秋风纨扇图》和《头发飘逸的女子》相隔一扇古典中式花窗两两相望。东西方绘画艺术透过花窗遥相呼应,既突出“对话”的理念,也增添“曲径通幽”的意境之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艺复兴似乎非常遥远,但从“同一时期”这个角度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约等于”中国明代。在与达·芬奇同时代的中国画家里,个中翘楚非吴门地区的“明四家”莫属,即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以仇英的《临宋人画十五开册》为例,展览选出的6幅画作与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的作品相互对应。例如,在《半间秋光》中,一名女子正对镜端详。“照镜子”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绘画的常见主题,表明当时画家的关注对象已经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