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6:13:29 来源: sp20250101
本报记者 李梅英
编者按: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把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强对全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谋划和统筹,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高原特色农牧、藏医药、高新数字、边贸物流、通用航空“九大产业”取得积极成效。
为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切实增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今日起在“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专栏推出“西藏产业发展观察”系列报道,展示“九大产业”发展成效,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供借鉴,敬请关注。
金秋时节的高原一派繁忙,岁稔年丰的画卷洋溢着质朴的喜悦。河谷平原日喀则的农民在田里驾驶着先进的收割机往来,确保青稞颗粒归仓;而在山顶草原的当雄天然牧场,牧民依托“哞哞哞”叫得响的“牛”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牧业是西藏的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近年来,我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出台一系列推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措施。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农牧业优先发展、高位推进,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发展特色农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链条式锻造农牧业发展优势,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39.13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全国增速高11.5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预计达68.5亿元,同比增长1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7元,同比增长8.2%,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科技赋能 硕果累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帕里草原上,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四社区的普琼穿戴整齐走出家门,前往自己上班的地方——帕里牦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天有母牛产犊,得去早点。”普琼说。
前两年,普琼把家里的牦牛入股到自己上班的公司,由公司集约化养殖,牦牛带来的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通过补饲等科学养殖手段,牦牛由3年2胎到现在1年1胎,生产效益高多了。”普琼说。
有了科技助力,帕里牦牛如今供不应求。对此,帕里牦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旦增久美有些自豪:“浙江、北京等地都在发来订单,但我们经常断货。”
近年来,我区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施扩草增畜行动,大幅提升畜牧存栏和出栏数量。今年,我区优化完善牲畜出售补贴资金兑现方案,农牧民养殖牲畜出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畜牧业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前三季度,猪牛羊出栏147.85万头(只),同比增长48.6%;肉蛋奶产量48.78万吨,同比增长23.4%。
为了进一步稳粮,我区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1.22万亩,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预计落实粮食播种面积298万亩,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此外,前三季度,我区蔬菜产量也达到80.76万吨,力保老百姓“菜篮子”拎得稳。
今年8月,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原益生菌项目正式投产,打破了国内益生菌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3年前,该公司科研团队走进西藏牧区,收集乳制品、捡牛粪,从1800株菌株中发现有部分益生菌菌株具有产业化潜质,于是加大科研力度,解决制约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顺利实现产业化生产。高原益生菌等现代科技型产业化项目投产运营,是近年来我区引导企业加快推动农牧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我区农牧科技攻关的标志事件。
今年,我区落实中央财政衔接资金94.76亿元,60%以上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攻克芫根复合抗缺氧食品、牦牛冷鲜肉气调保鲜等关键技术9项,研制青稞酒糟抗氧化肽等新产品16种,推进低GI青稞面包、8°P青稞精酿啤酒等技术成果产业化转化8项。
“龙头”牵引 激发动力
“龙头”领舞惠“三农”。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牧业经营的关键主体,距离农牧业最近,联结农牧民最紧。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是龙头企业区别一般工商企业的本质所在,也是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初衷所在。
今年1月1日,《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试行)》正式施行,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明确了对龙头企业、专合社(联合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激励举措、奖励标准。其中,提到对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农畜产品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分装线等,且单次直接投资金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直接投资金额10%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补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认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身上担子就更重了。”今年4月,包括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对此,公司负责人张宏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该公司作为西藏第一家大规模鸡蛋生产企业,以高效、节能、环保、循环为目标,打造了全产业链运营模式。在其园区内,饲料生产与有机肥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有机种植与鸡蛋生产结合为一体,有效延长了产业链。
与农牧户联结日益紧密,龙头企业正成为带领农牧民闯市场、保障农牧产品供给的重要支撑。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山南3县(区)、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参与藏鸡养殖,每村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乃东区颇章乡布仁沟一带因为公司养鸡场的兴建,已经有了一个好听好记的新名字——凤凰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我区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动态调整认定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全区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7家。在政策的大力帮扶下,龙头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地开花、蔚然成势。
今年,我区467家农牧特色企业供应商入驻“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累计销售额达10214.33万元。前三季度,牛羊猪肉在京东平台线上销售额达8409.9万元,同比增长92倍。
“接二连三” 产业融合
近日,西藏夜伴蜂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旗下的夜伴蜂声文化体验园以高原蜜蜂文化研学游为主题,入选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去年被认定为国家级3A级景区,今年又迎来这一利好消息,心情很激动。”公司负责人张亮富说。
9年前,该公司以发展西藏蜂产业为主导,落地山南。目前,该公司在山南、拉萨、日喀则的9个县(区)养殖蜜蜂,年产量突破120吨,并建立占地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蜂蜜生产线,优质高原特色蜂蜜深受中高端消费者喜爱,公司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区规模最大的蜂产品企业。“今年,我们预计带动6000户农牧民增收。”张亮富介绍道。
近年来,我区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链向二产、三产延伸,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加快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美丽乡村+”释放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同时,扎实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评估工作。今年,落实中央财政资金1.45亿元;新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目前,我区累计建成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43个,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已基本覆盖农牧业主导产业。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高原特色农牧产业专项组各成员单位始终着力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发展体系,瞄准重点环节,创新工作举措,激发农业‘接二连三’新活力,有效助推农牧业质量效益实现整体提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产业处处长泽仁志玛表示。
耕耘不辍,共赴秋实。从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到农牧业现代化的生机勃勃,再到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我区推动农牧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供应链不断巩固,积极探索适合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产业提升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向新向强!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