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7:28:20 来源: sp20250101
秦鹏博
“双11”将近,直播购物角逐再升级,除了明星助阵、“低价抢客”外,“电商捧哏”“职业弹幕人”等也成为除主播之外的商家“标配”。有人认为这是行业细分更加专业化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些套路满满的设计让消费者无所适从。那么,“电商捧哏”“职业弹幕人”等直播现象是否合法?法律如何解决电商新配置带来的新问题?监管部门和直播平台又该怎么做才能合力根治电商乱象呢?
“电商捧哏”也需承担销售者责任
“没错的”“要的呀”“上链接”……在电商直播间里带动用户激情下单的带货场控“气氛组”群体近日登上网络热搜,他们被网友称为“电商捧哏”,从事这份职业的,号称“喊上三句话,就能月入8000元”。
行业将“电商捧哏”称为“直播中控”,中控的工作横跨直播的前、中、后阶段,需要负责设备调试、后台操作、维护直播秩序、数据复盘等内容。“电商捧哏”常营造直播间“人流涌动”“低价抢购”的氛围,搭帮吆喝卖货,比如重复“1、2、3,上链接”“大家把屏幕上的小红心点一点”等,都是在给消费者一些心理暗示,并没有破坏商业规则。
不过,除了铺垫氛围、把控节奏外,很多“电商捧哏”还展现了另一个重要作用,即“逼单”。“逼单”由直播间的许多角色共同完成,比如主播会反复强调最低价、库存有限、卖完涨价等关键词,以此来制造“不买肯定后悔”的氛围。而“捧哏”则通常会在这时候附和主播的关键词,比如“库存还有吗”“快没了”……强化认知的同时,也通过对话催促用户下单。此外,还有一些“极限逼单”的做法可能已经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如“电商捧哏”在给主播搭腔的同时,还要操作七八台手机,在主播说“还有多少人没抢到的,扣1”时,为了给用户制造一种很多人在抢购、“手慢无”的紧张感,他们就在评论区疯狂刷弹幕,而显示出的库存、销量等数字往往会注入水分。此举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我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了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