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09:00:00 来源: sp20241114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
国家统计局7月1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299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同比增长2.5%。夏粮获得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扎实基础。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新时代,粮食生产成绩得来不易,农业农村改革步履稳健。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解,农村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眼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45万余亩秋粮长势良好。
76岁的村民严宏昌已把土地交给儿孙打理,但依然每天要去地里转转。40多年前,严宏昌和乡亲们按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2015年,他又领到安徽省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土地就是我的根!确权颁证让家底看得见、摸得着。”严宏昌的话,道出亿万农民的心声。
2016年4月,农村改革座谈会在小岗村召开。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为深化农村改革指明方向。总书记强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同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
从“红手印”到“红证书”,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权权能不断丰富,土地的活力被不断激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
盛夏时节,黑龙江宁安市上官地村,种粮大户梁丽贤正遥控无人机为稻田喷药除草。“‘再延长三十年’,让人心安啊!”梁丽贤去年流转了12垧稻田,今年又扩种了2垧。
目前,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超5.7亿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7月,河南浚县杜行村,麦收后不久的农田一片翠绿,复合播种的玉米大豆生机勃勃。
“今夏麦收,亩产比去年高了150多斤,重要原因是用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种粮大户胡开增说,真金白银的政策是他尝试良机良法的底气,“铺设滴灌每亩补贴150元,种粮补贴还有150元到180元。”
近年来,胡开增开办合作社、成立公司,今年,他把流转的土地从1000亩扩大到了1701亩。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
会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新时代,围绕“怎么种”“谁来种”,系列重大部署接连推出,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达219.3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620万家。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注重培育主体,又强调创新服务。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构建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当下,安徽凤台县宋台村,已进入分蘖返青期的水稻茁壮生长。村民刘长明没有到田里忙碌,而是在离家不远的玩具厂工作。
两年前,刘长明将家里4.6亩土地委托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委托给种粮大户。如今,刘长明的地和附近地块一起,被整修成大片地块,机械进入更方便,消失的田垄还让土地面积变“多”了。
不断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截至目前,超107万个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带动小农户9100多万户。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夏日阳光里,黑龙江桦川县远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4000亩豆田一眼望不到边。“5年前还是玉米地,现在都种上大豆了。”合作社理事长李雪芹说。
为啥不种玉米?“市场饱和,价格低;而且长期种玉米会让土壤养分失衡,病虫害增加。”
为啥选了大豆?“政策支持,有补贴;市场也转向了大豆,订单有保障。”
“我们用政府推广的良种,亩产达500斤,社员种一垧地纯收入7000元。”李雪芹说。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多的调下去,少的调上来,田野里做加减法,农业结构调优调精态势不断显现。
今年夏收过后,河南舞阳县舞莲面粉公司订单不断。“以前就是传统磨面厂。现在我们根据下游食品加工企业需求,请农户种植不同小麦,专收、专储、专用。”公司负责人杨帅说。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新时代,各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改革不止,耕耘不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袤田野春风激荡,农业农村改革正阔步向纵深推进。
2023年7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汇聚起亿万农民的强大力量,中国人的饭碗必将越端越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图景必将更加美好。
(本报记者罗阳奇、郭晓龙、张文豪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4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