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7:44:25 来源: sp20241115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不会改变——国际人士看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在京开幕,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国际人士普遍认为,面对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中国经济成绩来之不易、可圈可点。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持续为自身发展、地区繁荣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这是2024年2月2日拍摄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回升向好,韧性强劲
“全世界都对2024年中国发展充满期待。”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连续10多年保持乌拉圭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很多期待。
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元,凸显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提质升级。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表示,中国正从此前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过程中也面临多重挑战。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综合分析研判,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也正因此,不少跨国企业“用脚投票”,选择在中国增资扩产,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红利。
英中贸易协会执行董事莉丝·贝特尔森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许多英国企业看到中国市场巨大价值,加倍努力发展中国业务”。
中国美国商会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在华美企对中国发展前景预期进一步提升,5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对记者说,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还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对美国企业有着持续的吸引力,“要想保持全球竞争力,必须在中国市场磨砺”。
1月10日,在理想汽车江苏常州基地车间,机械手臂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德国经济研究所近日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19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4.3%。当年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0.3%,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外企在华“深耕”热度不减,外资在华投入也发生着结构性变化。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7.3%,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增长6.5%。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圣彼得堡分校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柳德米拉·韦谢洛娃认为,中国近期出台一系列优化外企在华营商环境的政策,致力于解决外企在华运营的实际困难,积极吸引外资对关键领域增资扩产、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有望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
荷兰经济学家海科·埃贝斯表示,从长远来看,经济成功是由开放程度、教育投入、竞争力、基础设施投入、创新和生产力增长等多重因素驱动的。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持续投入,“我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感到乐观”。
聚焦民生,以人为本
连日来,海外媒体对中国两会的关注持续升温。韩国《中央日报》网站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今年中国两会的一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中国现在的目标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
多位国际人士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只是关注指标数据,更注重人民的幸福安康。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告诉记者,以人为本的发展之道深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显示中国在经济发展中优先考虑的是可持续和平衡,而不仅仅是追求速度。
1月24日,工人在河南省汝南县立马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园生产线上组装车辆。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黎巴嫩“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新闻网站总编阿里·拉亚表示,中国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这一火车头正在稳步前行。中国紧跟时代进步和技术变革的步伐,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规划,推动实现国家繁荣,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取得这样的成绩令人瞩目。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认为,中国善于用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既是理性的经济,也是深刻的哲学”。他表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稳定性。
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克雷希米尔·马灿说,中国经济克服困难、保持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聚焦民生、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合作共赢,共享机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但有力推动自身经济发展,更做大全球经济发展的“蛋糕”,给世界提供合作共赢的机遇。
作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已超过140天,累计发送旅客超过200万人次,为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之间的交通提供了新选择。
“印尼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之一,雅万高铁只是其中一个合作成功案例。”印尼最大私营银行中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巴拉·马米亚告诉记者,无论从工业生产还是贸易角度看,共建“一带一路”都有助于印尼经济转型升级。
3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站候车大厅,一名小朋友和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模型合影。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年多来,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46.6%。
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到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再到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谈及埃及和中国近年来的合作成果,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如数家珍。
阿卜杜勒-阿勒告诉记者,中国秉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寻求全球合作与发展,为各国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视角”。中国积极主导或参与创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机制等,“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为全球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伊拉克提克里特大学政治地理学教授穆萨纳·马兹鲁伊表示,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是中国面向全球的“又一次伟大开放”,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给世界经济和贸易带来广泛的积极影响。(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宿亮、于荣、闫洁)
(责编:崔越、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