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8:47:23 来源: sp20241118
据法国新闻广播电台近日报道,湿地改善生态的效果在中国市区也感受得到,比如在南京的玄武湖公园。数量众多的鸬鹚在园内随处可见。公园管理部门在湖里引入了荷花、小鱼等生物。工作人员荣女士表示,公园近年来持续治理改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引进大大提升了湖水水质。中国重新成为许多候鸟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一站。
意大利Adnkronos通讯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多项保护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等方法,使湿地面积不断增加。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若尔盖湿地、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等为人们所熟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总面积764.7万公顷。
1992年,中国签署《湿地公约》,成为该公约的第67个缔约方。《湿地公约》要求各缔约方建立湿地保护体系,尤其是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中国加入《湿地公约》的同时,就指定了包括鄱阳湖、洞庭湖、扎龙在内的6块国际重要湿地,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1995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的香港米铺—后海湾湿地也回归中国。
自加入公约以来,中国政府严格履行国际义务,在制订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法规政策、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并建立系统的保护体系,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总体稳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在湿地保护和公约履约方面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一,1992年—2003年,摸清家底和起步阶段,以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发布《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为标志;二,2004年—2015 年,抢救性保护阶段,以大规模湿地公园建设、实施湿地保护工程为标志;三,2016年—2021年,系统保护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尤其是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发布与执行为标志;四,2022年以来,全面保护阶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中国先后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分级保护与管理体系,包括国家重要湿地(包括国际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以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地体系。
自1992年起,中国在湿地保护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纳全球智慧,贡献中国方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迁徙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为目标,建立 了双边和多边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以共享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建立双边或多边生态系统合作机制;三是建立双边和多边湿地保护融资机制,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四是设立国际环保机构中国办公室,深入探讨湿地保护新模式,如《湿地公约》的主要国际组织伙伴——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均在中国设立办公室;五是建立南南合作机制,开展援外培训,分享中国湿地保护管理经验;六是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交流平台。
2022年,中国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等重大国际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引发广泛关注。从将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到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到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中国在不断探索实践中为世界贡献诸多立体鲜活的案例,总结出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湿地保护经验,充分展现负责任生态大国形象。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结束后,中国当选《湿地公约》常委会主席国。2022年至2025年,中国将在下一次缔约方大会前领导秘书处、科技委员会、战略委员会以及管理委员会、宣传与公众参与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的各项工作,积极为推动《湿地公约》与全球多边环境公约的协同和2023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做贡献。
(本报记者 贾平凡采访整理)
贾平凡
贾平凡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