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护佑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27 13:13:11 来源: sp202412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勇担使命,仁心济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成为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大医精诚,情暖患者

  “林大夫和蔼可亲的笑容,就像一剂良药。”这是许多患者对林丽珠的评价。

  林丽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从医三十余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患者10万多人,为众多家庭带来温暖和希望。

  86岁的周先生家住湖北,2010年查出滤泡性淋巴瘤,后来左侧腹股沟肿瘤复发,因受肿瘤压迫导致无法下地行走,先后辗转了多家医院。考虑到他高龄且体质虚弱,林丽珠采取了中医药“扶正固本”为主、配合减量化疗的诊疗方案,取得良好疗效。10多年来,老人一直定期找林丽珠复诊,先后写了20多封感谢信。

  曾有不少患者使用肺癌靶向药物后,出现过敏性皮炎反应。林丽珠遍阅古方,最终从《金匮要略》中寻找到“阳和汤”这一经典方剂。为了让治疗更加标准化,林丽珠团队深入探究古方成分和组方思路,研发出应对药物副反应的院内中药制剂,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

  因为深知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所以尽最大努力保护和拯救每一个生命。林丽珠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用仁心仁术为患者撑起了一片生命的绿荫。

  侯新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她用心对待每一名患儿,在新生儿脑损伤和脑发育诊治领域卓有建树。

  2016年7月,侯新琳主动请缨参加“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她曾救治过一名3岁的男孩,当时,孩子上嘴唇有外伤,缝合处出血不止。她和检验科医生一起分析,确诊是血友病,之后通过精准治疗,让孩子恢复了健康。这是西藏儿科首次诊断血友病。如今,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成为中国罕见病联盟血友病治疗中心,更多血友病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援藏期间,侯新琳把工作重点放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神经伤残上。此外,她还分别从床旁振幅整合脑电图、头颅超声、脑组织氧饱和监测、纵向神经发育随访等方向,培养了4名当地的“徒弟”。针对高原缺氧环境下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首次在西藏实现了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脑组织氧饱和监测,并应用于临床。

  捧出一颗丹心,护佑患者成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挂牌后,侯新琳再度出征,赴宁夏工作至今,并担任该院执行院长。目前,该院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甘于清贫,淡泊名利

  李伯藩,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中医医院名誉院长。退休18年来,每天义诊近10个小时,从来不收一分钱。他的诊室里,挤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患者。即便下班回家,也常常有陌生人敲门看病。

  李伯藩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学习中医。他熟读中医经典,善于总结研究,尤其是在肿瘤、泌尿结石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许多疑难重症患者。

  1982年夏季,当地人称为“鸡山病”(后证实为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疫情突如其来。时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李伯藩,根据中医《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和祖辈的临床经验,给患者开出处方,经过半个月治疗,患者陆续康复出院。

  放得下名利,守得住清贫。如今,李伯藩已经84岁高龄,依然坚持出诊。医院领导“强制”安排他周一、周二休息,他坚持每周三至周日在工作室义诊。下班回家后,依然不停地处理患者的求助信息,经常忙碌到晚上10点以后。每逢休息日,他还要研究处方、整理病案。

  毛里夏里甫·哈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尔达乡医生。虽然退休多年,他依然经常在乡村巡诊,深受各族群众尊敬。

  毛里夏里甫毕业于新疆中医学院,毕业后主动到偏远的阔克阿尕什乡卫生院工作。他说:“很多哈萨克族牧民生病不到县里医治,我熟悉牧区情况,可以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从此,在广袤的草原上,在起伏的丘陵中,无论春夏秋冬,总能看到一个人骑着一匹枣红马、背着一个药箱,颠簸前行。这一走,就是40个春秋。

  1992年,毛里夏里甫来到阿尔达乡卫生院工作。当时乡里条件非常艰苦,仅用一间废弃的库房就组建了卫生院。面对这种状况,他和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打土块、砌土墙,将库房隔成了几个房间,设立了药房、治疗室、门诊、医生办公室。

  在阿尔达乡,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毛里夏里甫经常捐款捐物。他说:“我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多年来,毛里夏里甫捐款50多万元,先后帮助446名辍学孩子重返学校,资助36名家境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照护老人,无怨无悔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支支老年护理团队遍布城乡,守护着最美“夕阳红”。有的在医疗机构为老年患者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有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提供日间和居家护理,有的在养老机构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有的为终末期老年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他们通过专业的护理技能和细心的关怀照料,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白姣姣,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她带领糖尿病足整合门诊团队,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的诊疗服务,建立了老年糖尿病足整体护理服务模式。

  糖尿病足患者常有皮肤开裂增厚、趾甲畸形、真菌感染等情况,清洁护理难度很大。为此,白姣姣研发了一款智能超声雾化清洗装置,设计了可调节喷嘴,将清洗液以不同的射流方向和形态,全方位冲洗足部,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和效果,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她还带领团队开发了系列足病护理器具,从“评估盘、分离勺”到“修剪钳、护理椅”等,解决了疑难趾甲护理问题,有效减缓了糖尿病足病的恶化。

  白姣姣还带领团队围绕老年患者足底压力变化的特点,分析步态数据,精确识别异常步态,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精准的减压护理方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足底压力,降低了足溃疡复发率。

  刘荣荣,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阳光养护院护理部主任。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护老人,待老人如亲人,让老人及家人放心、安心。

  阳光养护院是一所收治失能失智老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其中有不少精神疾病患者。3年前,刘荣荣正在给一名住院老人换衣服,谁知疾病发作的老人狠狠地咬住了她的手,其中一个手指血肉模糊、几乎断裂。在县医院缝合了3个多小时,医生才为刘荣荣保住了即将断离的指端。然而,她很快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照护老人。

  2013年,刘荣荣加入无棣县桃源社工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年她都会去敬老院和乡镇社区,免费为群众检查身体、料理家务、康复辅导等。她还经常到贫困老年人家中,给他们理发、做饭……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老年服务队伍。

  邓宝凤,北京老年医院护理部主任。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她和团队确立了护理目标:“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支持临终患者保持其舒适及尊严。”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老年患者的健康需求,她将个案管理模式引入护理工作中。结合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需求,以适宜的方式提供健康指导。

  2019年,邓宝凤组建了“老年综合评估工作室”,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综合评估服务,全方位治疗老年人的共病。她还经常到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0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