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1 23:36:00 来源: sp20241211
近日,国家网信办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布典型案例。一批在网上散布谣言信息、恶意诋毁企业形象、谋取非法利益的账号,被依法依约关闭,传递出国家为企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坚定决心。
营商环境是一个立体系统,包括法治、政务、产业、自然、社会、开放和舆论等多个子系统,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今天,任何一条失实的毁谤,都可能急剧扩散,进而令舆论环境乌烟瘴气。而市场经济很大程度就是预期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不可能在谣诼满天飞的环境里有卓越表现,企业家不可能在动辄得咎、污言秽语的压力下专心谋发展,产品研发不可能在满是“水军”“黑公关”的评论中迅速优化升级,消费者不可能在充斥着虚假信息、无良广告的环境里安心做出购买选择……好的舆论网络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经营主体茁壮成长必不可少。但一段时间以来,针对企业、企业家以及一些关注度很高的产品,总有大量虚假不实信息在网上涌动,或是以捏造事实、主观臆断、翻炒旧闻等方式兴风作浪、“按键”伤企;或是打着“评测监督”“客观独立”的旗号大肆诋毁……企业成为流量追逐围猎的目标,“无妄之灾”令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财力予以应对。竞争窗口转瞬即逝,发展时机不会等人,即便企业最后自证清白,但造成的品牌损害难以复原,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舆论场上针对它们的杂音、噪声,都是对良好营商环境的破坏。这些年来,相信许多人都对这组被简称为“56789”数字相当熟悉: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当下,受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各类经营主体承压已然不小,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营商环境,“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此番对侵犯企业权益的无良自媒体“当头棒喝”,既是必要震慑也是正本清源,可谓恰当其时。
向违法者“亮剑”就是为企业发展撑腰,但要看到,实现舆论环境的清朗很难一蹴而就。当前网络舆论场中涉企的杂音噪音,既有个别自媒体博眼球、敲竹杠的利益冲动,也有一些网民不明真相的盲目跟风,还夹杂着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更有来自境外势力虚假信息的倒灌,成因十分复杂。清除杂音、凝聚共识,保护好各类经营主体的权益与声誉,还需要有关部门久久为功。从印发《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到部署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再到发布一系列涉企侵权行为典型案例……我们看到,有关部门正在常态化开展监管工作,督促网站、平台夯实自身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造谣者“禁”、抹黑者“止”、违法者“退”,让经济循环更加顺畅。
当然,企业的经营、产品的质量离不开社会大众的监督。清朗的网络空间并不意味着将善意的批评拒之门外,而是要积极利用舆论环境的力量,立足事实真相,该揭露的揭露、该处理的处理、该辟谣的辟谣、该力挺的力挺,倒逼市场所有的参与者尽责担当、守法守规,最终有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北京日报客户端 评论员 鲍南)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