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53:01 来源: sp20241122
初冬,闽东大地。茂密丛林中,一场协同训练进入要地夺控的关键阶段。
硝烟弥漫中,记者走进隐匿于密林深处的第72集团军某旅合成四营指挥帐篷,只见该营各席位参谋正围在沙盘前研判战场态势、推演兵力部署、组织战斗协同。
“主攻分队遭‘敌’火力拦阻!”接到“敌情”通报,该营各席位参谋依托指挥信息系统快速研判。数分钟后,“敌”火力阵地被精准锁定。首席参谋综合研判情报信息上报,营指挥员下定决心,命令迅即被传达到一线分队。
炮火倾泻而下,破袭“敌”拦阻火力网。随后,突击车群卷起滚滚烟尘,犹如锐利尖刀,直插“敌”指挥中枢……
“合成营虽小,‘车马炮’俱全。合成营参谋就是确保‘车马炮’发挥作用的‘尖兵’,必须反应更快、能力更强!”训练结束,旅领导对合成营参谋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战斗力生成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合成营参谋参与合成营作战指挥和训练筹划,在我军战斗力坐标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去年底以来,该旅合成营参谋加速成长,不断发挥“尖兵”作用,在推动新型合成营战斗力提升中实现转型。
(一)
1000米有多远?
号称“马拉松之王”的基普乔格跑完需2分多钟,而高超音速导弹在击中目标前的加速阶段只要不到半秒钟。
1000米,是合成三营首席参谋云龙宿舍与指挥车之间的距离。在云龙眼里,这1000米并不只是空间概念,他把这个距离折算成“平时”向“战时”转换的时间概念。
从侦察连连长到首席参谋,这1000米,云龙“跑”了3年。刚担任首席参谋时,他像新兵一样铆在训练场,加班加点学装备,一招一式练战术,刻苦研读专业教材和训练大纲。为了节省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是跑步前进。
记者跟着云龙走完这1000米,进入指挥车,看到指挥台上摆着两本小册子。
一本手绘战术图册——从营连战术考核到日常协同训练,从部队开进、展开到发起冲击,从突击车队形、行进路线到班排动作,绘制得一清二楚。
一本营属火器配系图表——从营长、连长到排长、战士,配置什么火器、弹匣容量多少、弹药基数多少、有效射程多少,标注得明明白白。
“这两件‘宝贝’,是我们加班加点搞出来的成果。”云龙对记者说,“有了这两件‘宝贝’,新任参谋能更快进入情况、适应岗位。”
“不快不行啊!”谈起之前的艰辛,云龙十分感慨:与传统步兵营相比,合成营几乎囊括陆军部队所有基础兵种专业。“工作虽不陌生,本领却似‘归零’。”从原岗位到营参谋,他深切感到了知识不够、能力不足的“本领恐慌”。
超越过往,蜕变新生,从来都是痛苦的过程。对口协调机关各部门,组织合成兵种训练,摸索作战样式战法运用,掌握联演联训运作规律……刚刚走上岗位的合成营参谋围着指挥车转、钻进突击车学,白天奔走于营队与机关之间,晚上在学习室里挑灯夜读,营区里随处可见他们争分夺秒的身影。
“现代战争打的是保障。”合成二营某席位一名军士参谋说,为了让战友们在战场上冲得更快、打得更准,他每天都在“奔跑”。
上午去机关协调训练装备,下午到车场带领大家保养战车,晚上还忙着与厂家联系某型设备维修事宜……一天下来,他忙得脚不沾地。
“我每天一睁眼就得面对运输投送、装备维修、军需营房等工作,等不得、慢不得,不跑不行啊。”这名军士参谋没有抱怨,而是充满干劲。
他任职的岗位,不仅要统筹全营战斗勤务工作,对武器装备、营产营具等物资“一眼明”“一口清”,还要对保障专业“全精通”。为了做到“全精通”,他没少花心思。
“当上参谋后,时间就像按下了‘快进键’。”尤其是今年以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有不少工作有待细化完善:装备手册学习要点的思维导图还没全部做完,新老装备磨合的计划感觉还不完善,拟制作战文书还做不到得心应手……
“做到‘全精通’,才是真‘尖兵’。”这名军士参谋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看到差距,更要加速奔跑,迎头赶上!”
“以前,我只代表地图上的一个红色标点;现在,我成了规划和配置整张地图的人。” 说起岗位带来的变化,合成三营某席位一名参谋感慨良多。从去年底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他实现了业务能力的一系列突破:作战计算、战术标图、作战文书拟制越来越熟练;火力运用、特情处置、兵力分配越来越顺畅;对友邻陆航部队飞行员的技术特长如数家珍,实现了从训练参与者到组织者的转型升级……
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如同强大的动力源,推动着合成营参谋们不断突破、加速奔跑。
(二)
一场小雨过后,东海之滨天气阴冷。
记者在合成一营看到,作为营侦察设备攻关小组组长的某席位参谋刘杰,此刻正和二级上士赵坤杰一起紧张地调试某型设备。
滴答、滴答……在场的人紧盯着设备屏幕。“成功了!”当屏幕显示出某型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时,欢呼声在指挥车里响起。
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这一刻,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前不久,该旅组织对综合演习复盘时发现,部分侦测器材与一体化指挥平台端口不兼容,指挥平台获取侦察信息存在时间差。
“这几秒的时间差,可能就是抓住战机、战胜对手的关键!”该旅领导当即决定,由技术部门牵头,各合成营参谋组成课题组展开攻关。
“时不我待,争分夺秒!”他们多次与生产厂家联系,一个一个设备终端过,一次一次针对兼容性问题进行解码升级。兼容性问题解决后,他们又天天泡在指挥车里测试组网。
缩短链路、减少环节……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后,全旅终于实现无人机等侦察装备画面实时传输。那天,无人机在空中侦察,地面侦察分队向纵深突击,前方情报信息实时传送……从此,时间差不再是训练中的“痛点”。
成功之后再回首,合成营参谋们发现,从开始攻关到难题被攻克,他们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看到他们日夜奋战,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问题由来已久,用得着这么急吗?
“战争随时可能打响,合成营作为陆军基本作战单元,情报信息获取慢1秒,都可能在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刘杰告诉记者,攻克装备技术难题后,他们并没有松懈,而是争分夺秒对指挥方式、行动流程进行梳理优化,规范行动清单,区分不同职能细化合成营参谋调控兵力以及指挥侦察、火力、保障等行动的程序。不到半年,该营从决策指挥到作战行动,效率大幅提升。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加速超越对手——
“我们在加速奔跑,对手也没有躺平睡觉。要想超越强敌对手,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不断创新加速……”合成一营首席参谋武川说。
武川走上首席参谋岗位不久,发现无人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次训练中,侦察分队被蓝方火力阻拦,未完成作战任务。复盘时,他被问到“为何不呼叫无人侦察机支援”,这让他意识到:“再不搞无人作战研究,就跟不上趟了!”
有了想法,马上就干。在旅里支持下,武川牵头的攻关团队很快组建完成。组员除了有合成营参谋,还有多名对无人作战感兴趣、有特长的官兵。
很快,他们找到了突破口——先是广泛征求关于无人作战的想法和需求,再从专业角度判断需求可行性,形成可行性报告,经研究后,再与相关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开发产品。
事实证明,相较于传统“生产、推广、使用、反馈、革新”的产品流程,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方式,效率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短短几个月后,这个团队已经开始试用数款新产品。
在前不久的一次作战训练中,面对复杂战场情况,这些新产品有效提升了侦察、引导、打击等方面的效能——“如果说以前是让官兵学会冲锋,现在就是要学会‘御风’,借科技东风飞得更高、走得更快、看得更远、打得更准!”
“合成营参谋不但要成为合成‘尖兵’,还应当成为创新‘尖兵’。”武川在专用平板电脑上向记者展示团队今年的攻关计划表,上面密密麻麻地列着各项需求,已经实现的被标着对勾,没有实现的被标着红色三角形符号。
三角形符号就像前进路上的障碍。“尖兵”们面对的,又将是一场场突击和冲锋。
(三)
清晨,太阳刚刚跃过山头。密林深处,一场合成营山地进攻训练已经结束,红方取胜。
面对胜利,云龙和他的战友没有自满。云龙对记者说,如果在训练中和“过去”的对手打“过去”的仗,合成营仅凭装备和体系优势很容易形成战场胜势。但面向未来,如今的“法宝”能否制胜对手?
“未来对手不可预知,但现在的对手是自己。”云龙经常给自己鼓劲,“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加速奔跑,超越自我!”
“合成营参谋研战研训,‘合成’是基本要求,‘联合’是更高标准。”今天,紧跟陆军加速转型的脚步向前跃进,合成营参谋的“尖兵”作用也不断凸显。
在紧急情况下,“合成”这个基本要求并不会那么容易达到。
一次训练中,合成四营一支突击分队在陌生复杂地域遭“敌”强电磁干扰而迷失方向,上级配属的工兵分队也失去联系,部队受阻于一片雷区,没有完成预定任务。
“提高官兵地形判断力,刻不容缓!”首席参谋詹博敏锐意识到,识图用图、判断方位等基础能力,对普通官兵来说并没有形成“肌肉记忆”。形成“肌肉记忆”,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强直观认知。很快,他就和其他参谋运用了“典型目标模型”教学法——将作战区域的地形状况、道路分布、火力分布等作战信息,根据实际地形按比例制作成战场模型,帮助战友更直观地了解掌握地形特征和战场态势。
“将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空间,并加入实战要素,通过动手标记并在头脑中‘建模’,可使官兵在短时间内提升战场感知能力。”詹博向记者介绍,前几天的基础训练考核中,四营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
保持争当先锋永不停步的冲劲,“联合”这个更高标准也并非那么高不可攀。
“突击车、直升机……都是让我们跑得更快的‘风火轮’。但跑得快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联合火力,保证攻得上、打得赢!”突出了机动性,在火力和防护上就需要相应补充强化,合成营参谋们将战斗力跃升的目光投向了大海和天空——与其他军兵种协同作战,弥补火力不足。
提速、再提速,这群年轻人在提高联合能力的赛道上分秒必争——争取机会积极参加联合培训,加班加点学习军兵种联合知识,经常跑到海空军部队请教专业技能……在他们脑海中,联合画面越来越清晰。
不久前的一次联合训练中,滩头激战正酣。合成二营某席位参谋接到无人侦察机操作手传来的前沿最新态势,立即着手拟制作战方案,营指挥员快速定下作战决心,首席参谋将坐标参数等信息共享到一体化指挥系统,并向上级申请火力支援。不多时,两架战机呼啸而至,在地面引导下一举摧毁目标,为部队登陆清除前进障碍。
复盘研讨时,他们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进步,而把目光投得更远:“联战联训向末端延伸,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友邻单位的探索实践在某些方面已取得成效。我们要抓紧学习追赶,可不能掉队了……”
在一名合成营参谋的日记本里,记者看到他抄录了陈毅元帅所作的《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中的诗句:“尖兵报有敌,后队转向东。急行四十里,敌截已扑空……”
“战争年代,尖兵是部队的‘顺风耳’和‘千里眼’。今天的合成‘尖兵’,更要成为谋敌在前、料敌在先的‘最强大脑’!”这名合成营参谋说。
临近拂晓,依旧月朗星稀。采访完夜训的记者一行刚刚返回驻地,一场机降突击训练又扑面而来——全副武装的官兵奔袭到集结地域后,按合成营参谋拟制的方案编组登车,向登机地域疾驰而去。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渐渐远去,记者仿佛看到,一群追梦“尖兵”在强军之路上奋力奔跑、御风前行!(黄昆仑 向黎鸣 康泰 陈凯)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责编:陈羽、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