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小城牧“云”记(一线调研)

发布时间:2024-11-05 12:38:33 来源: sp20241105

  图为贵南县草原牧场风光。   贵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数据来源: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也改变着农民衣、食、住、行,还带来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的新变化。

  在青海,贵南县首批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记者近日走进当地牧区,跟随一位牧民的脚步,看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

  ——编  者  

 

  急弯陡坡,过了不知多少个;高山峻岭,翻了不知多少座。海拔一路攀升,直至3100米。崇山之中,到达了青海省贵南县过马营镇日安秀麻村的草场。

  “一大早就看到微信群里有人说要卖牛。毛色发亮、两眼放光,我收的这5头牛不错!”说这话的人,声音听着老练,却是个穿着利落的年轻人,身材敦实、肤色黝黑。电子合同、手机转账,不到半小时,牦牛装车完毕。来不及擦拭裤腿上的泥点,他发动汽车继续奔忙,“得赶时间,72小时后,青海的牛肉要上江苏的餐桌。”

  年轻人叫关却杰,90后,当地闻名的牧户。跟着他,记者深入高原牧区,看一个普通小城如何乘“云”驾“数”,奔往乡村振兴。

  数字养殖——

  牛羊领到“身份证”

  关却杰记事起,家里就养牛,故而他年纪不大,却是识牛的行家里手。凭着这份本事,2021年,他揣着6年攒下的20万元,辞职创业,干起牦牛收购、加工、出售的生意。

  青海是我国重要牧区,牦牛和藏羊存栏数分别占全国的34%和46%。贵南县的牛羊肉,洗净后加清水,无需繁复的调料,只一撮盐,味道就够鲜美。“但长期以来,‘质优价不优’问题突出,需要以绿色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贵南县副县长赵学军说。

  2020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贵南县作为青海首批入选试点地区之一,当年开始推广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平台。

  数字技术打通了贵南牛羊肉的生产、流通流程。

  新出生的牛羊,由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逐个打上耳标,输入养殖信息,并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更新。当地23万余头牛、近100万只羊的信息可实时查询。“这就是牛羊的‘身份证’,每头牛、每只羊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指向牛耳上3厘米见方的黄色耳标,关却杰解释道。

  把牛卖给关却杰的是牧民齐军加。交易敲定前,他持编号信息在过马营镇兽医站完成出售前报备,“编号还跟牛羊保险绑定,能精准索赔。”交易完成后,牛被送至贵南县定点屠宰场,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手持小仪器,向牛耳轻巧一扫,核对信息、确保无误。

  待到牛肉在城里的超市上架,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养殖、运输等信息公开透明。“扫描二维码,说不定还能看见我的名字。”齐军加学会了新名词,“全过程追溯,消费者吃着放心,每斤肉能多卖十几元,这叫产品附加值!”

  让牧民满意的,不止市场行情。2022年,贵南县建立了农牧业专业技术和实用人才信息库,牛羊有大小问题,牧民可随时以视频方式远程问诊。心无旁骛搞养殖,效率和效益双双提升。

  前不久,齐军加发现自家几头牦牛精神不振,好几天吃不下草料。要搁以前,他又要纠结,是赶紧跑上80多公里到县城看兽医,还是先观察几天情况再说。如今可不一样了,一个视频电话连线,贵南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王小红给出诊断:“草酸中毒,没什么大问题,下次喂草时加些小苏打。”果然,不到一周,牦牛情况好转。

  规模化养殖企业拥抱数字技术,动力更足。

  午后时分,走进青海老扎西有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见不到一个工作人员。“我们在8个牛舍安装了16个监控摄像头,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牛群、牛舍状况,只有温度过高需要开窗通风时,才需要人员去现场。10个工作人员,看管1800多头牛绰绰有余。”基地负责人王世斌说,“牦牛在牧场上活动,通过耳标也能实时监控其定位和轨迹。”

  数字电商——

  牧区畅通“两条路”

  从屠宰场回到公司,牛肉进一步被加工成肉眼、西冷、牛柳等9类产品。“精细化加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更能卖个好价钱。”关却杰正说着,门口响起鸣笛声,“快递员来了!”打包好的新鲜牛肉被搬上快递车。

  “最多一天能寄500多件,省内外都有。”关却杰的妻子项毛卓玛曾在城市生活7年多,如今在牧区,她感觉网上购物、寄送快递一样方便。“一件快递从上海到村里,只用了3天,还不收邮费,和城里没啥区别。”

  农村电商,串起城乡。“畅通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渠道,要靠两条路,一条柏油路,一条信息路。”过马营镇镇长增太加表示。如今,青海所有乡镇已实现硬化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和光纤宽带双覆盖。

  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补齐,关键还在应用。走在过马营镇主干道,圆通、中通、顺丰等9家快递公司的门脸依次排列。快递公司门口,收寄包裹井然有序;室内,电脑、扫描仪、快递架等一应俱全。这一切,得益于青海2015年启动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全省如今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落的三级物流支撑体系。

  “2017年起,贵南县相继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个乡镇快递服务站、77个村级服务点,快递网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贵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索贝介绍,2012年,电商在当地还是稀罕物,到了2022年,贵南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超过400万元。

  外部硬件升级,从业者的思维也要跟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变被动的等待式销售为主动的宣传推广式销售,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关却杰最近忙着搭建公司的交易平台,一头连通收购,一头沟通销售,牧民登记牲畜信息更快捷,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需求。

  他还请朋友给公司设计了品牌标识,自学视频剪辑,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草原风光、产品信息,最火的一条视频播放量超过2万,吸引不少外地顾客留言购买。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鲜牛肉、牛肉干等超过3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到16.7万元,占比超过55%。

  依托对口支援机制,贵南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了电商直播培训班,请江苏的专业老师从直播间布置、直播软件使用、产品介绍技巧等方面进行授课,场场爆满。关却杰听完课,赶紧布置带货直播间,“要借助网络,把我们村的牛肉卖到更远的地方。”

  数字政务——

  村民告别“办事难”

  关却杰的公司位于西久公路旁,这是进入贵南县城的必经之路,有些过路司机在这里乱扔矿泉水瓶、废纸,时间长了、垃圾成堆。

  关却杰打开“景秀森多”小程序,点击“百姓诉求”模块,上传照片和说明,没过多久,贵南县乡村数字信息化平台的工作人员便打来电话反馈说,将安排环卫工人来打扫。环卫工人整理完后,也会拍摄现场照片上传至后台,由专人审核,保证工作有效。

  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贵南县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根据当地需求,以信息技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牧区地广人稀,针对居住分散的群众“办事难”等情况,贵南县与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合作,建设了乡村数字信息化平台。

  平台集成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系统和缴费系统等,村民在手机上就能缴纳电费、宽带费,预约代办事项,还能了解最新村情及惠农补贴、养老金发放、劳动就业等信息……信息多跑路、村民少跑腿,乡村数字平台融入群众生活。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数字乡村工程的扎实推进,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社会运转效率提升,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童庆军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助力253个乡镇、3853个行政村搭建了数字乡村平台,覆盖率达92.3%。

  “青海数字乡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牧民实际情况和需求,让数字服务更有力度、有温度。”平台信息指挥中心主任旦正吉介绍,“‘百姓诉求’模块支持语音、图片上传,更方便村民使用。”

  在贵南县这个高原小城,“互联网+”还便捷了就医服务。

  关却杰的父亲多科有高血压,2021年末在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远程会诊。之前看病,倘若去西宁,来回就得一天,人生路不熟,住宿、车费等花销也不小。“现在足不出镇,也能看上省城大医院的医生。”

  多科定期复诊,不用带病历——县里实现人口数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互联共享,各级医院互认互通,“都在‘云’平台上存着呢,医生随时调用。”关却杰说。

  数字管护——

  巡护用上“千里眼”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地处黄河上游的贵南县,通过对天然草场进行区域划分,实施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同时实施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河道治理等工程,落实各级河渠库长177名、河渠库管护员238名,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近年来,贵南县探索用数字技术保护生态的成果也越发显著。在沙沟乡,查纳村村级河长李海青例行巡视,注意到河中几束水草打着旋。他打开手机上的“河湖长通”软件,焦距拉近后拍照上传,“可能是违规采砂,河道不平容易产生漩涡。”

  “河湖长通”软件是贵南县对“智慧巡河”的新尝试。“河长巡河时,点开软件,系统会自动匹配巡河地图、河段等信息,还能显示时间、轨迹等。”贵南县县级总河长乔万玛才仁介绍。

  没走多远,空中传来“嗡嗡”声,一架无人机在河道上盘旋。巡查人员盯着实时传回的画面,观察水体颜色、岸边建筑等。“无人机能更高效地拍摄记录大范围河面的情况。通过分析比对发现问题,大大提高了保护效率。”乔万玛才仁说。

  不一会儿,李海青的电话响了。“您刚才上传的照片,我们实地看过了,没有发现采砂坑,是上游冲下来的石头挡了水流。”电话那头,管护员的话让李海青放心了。

  “参照巡河,我们向贵南县乡村数字信息化平台也提出建议,生态管护员巡护前打开定位功能,可以自动生成巡查路线。”乔万玛才仁说,“不久之后,草原生态管护也能用上无人机,结合监控布置,巡护有了‘千里眼’,提高巡查效率,更好保护草场生态。”

 

  本期统筹:郭雪岩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5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