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流合作 推进外空探索

发布时间:2024-11-17 01:55:50 来源: sp20241117

  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此次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及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一同进行科学探测,这是中国外空探索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历史性一步。国际合作伙伴纷纷表示,嫦娥六号促进了外空探索和科研国际合作,推动人类共同探寻宇宙的奥秘。

  “这样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现在只是故事的开始”

  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在国家天文台月球楼的地面控制大厅,现场工作人员爆发出一阵掌声。一同在现场的,还包括4名法国航天领域科学家。

  “嫦娥六号在月背着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法国驻华大使馆空间事务参赞、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驻中国代表高明宇在地面控制大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是第一个从月背带回样本的任务工具,法国很荣幸成为嫦娥六号任务国际合作的一部分。感谢中国团队邀请我们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是一次合作之旅。据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六号还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国际载荷,一同进行科学探测。其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对月球表面负离子进行探测,以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机制;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对月球表面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探测,旨在研究挥发物在月球环境下的传输和扩散机制;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则利用在月球背面的定位,与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开展联合测距与定位研究;巴基斯坦立方星开展在轨成像任务,验证纳卫星月球轨道探测技术。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采集这里的样品并进行分析研究,将填补人类获取月球背面样本的空白,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认知。法国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教授西尔维斯特·莫里斯表示,在月球背面着陆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嫦娥六号创造了纪录,“这样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现在只是故事的开始!”

  “中国同事提供了科技上所需的全部支持”

  欧空局载荷项目经理、瑞典科学家尼尔·梅尔维尔对记者表示,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可以在月球表面探测负离子的踪迹。“我们的目标是寻找太阳风在月球表面引发负离子的证据。月球因为没有磁场屏蔽保护,因此太阳风击中月球表面会产生负离子。我们希望验证是否能在月球上找到它们。”欧空局载荷项目首席研究员马丁·维塞尔表示,“中国发起嫦娥六号任务国际合作倡议,国际社会对此十分赞赏。我们的合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中国同事提供了科技上所需的全部支持,和中国同事一起工作很愉快。”

  “这一刻,我们已经等了好几年。”参与月球氡气探测仪研制的法国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所DORN载荷首席研究员皮埃尔—伊夫—梅斯林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嫦娥六号探月成功。中国连续6次探月任务成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梅斯林说,月球岩石和土壤会产生放射性气体氡气,氡气探测仪可以捕捉并测量它。了解氡气在月球环境中迁移,对于了解月球上水资源的形成和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通过对两批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建议的征集、遴选,最终确定了4个国际搭载项目。梅斯林说,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的项目开始于2019年3月,经历4年多时间,最终搭乘嫦娥六号登上月球,“项目的研发周期非常紧张,但是在中国同行的帮助下,我们成功了。”

  5月8日,巴基斯坦立方星与轨道器分离进入月球轨道,正式开始独立运行。不久后,卫星发回了第一幅由自身捕捉的月球画面。5月1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向巴方交接了立方星数据。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所教授、载荷首席科学家卡姆尔·伊斯兰表示,这是巴基斯坦的首次月球探测任务,也是巴基斯坦与中国在航天探索领域密切合作的最新成果。立方星将持续不断发回画面和监测数据,为巴基斯坦月球研究提供宝贵的一手信息。

  “在探月方面,中国是最可靠的伙伴之一”

  6月26日,嫦娥六号返回器运抵北京进行开舱,检验关键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嫦娥六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葛平表示,中方科学家和合作方科学家将共享科学数据,联合开展研究,以期取得更多的创新科学成果和科学发现,相关成果也会公开发布。当前,中方已出台《月球样品管理办法》,并发布了《月球样品及科学数据国际合作管理细则》等文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申请,中方届时也会公布。

  中国倡导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已与十几个国家、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就未来项目的任务、设计、联合实施和科学数据共享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据悉,嫦娥七号任务已经遴选了6台国际载荷;嫦娥八号任务向国际社会提供约200公斤的载荷搭载空间,已收到30余份合作申请。

  “开放国际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要实现探索宇宙达成科学目标,最好的方式是打造形成大型的科学家社群。”梅斯林说,“我们有一个主要由中国和各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大家分享来自前沿国家的最新创意和想法,这让我们能够在探索中真正向前迈进。在探月方面,中国是最可靠的伙伴之一。”

  卡姆尔表示,此次立方星设计研发为巴方培养了大批航天科技人才。巴方技术人员与中方同事交流学习,卫星设计能力等取得新进步。未来,巴基斯坦期待继续与中国开展各类应用卫星研发制造深度合作,为两国航天领域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高明宇表示,对科学家来说,探索科学就是最大驱动力。中国正成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参与者,在月球探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很高兴中国可以向国际合作伙伴开放嫦娥六号的任务。通过嫦娥六号任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月球和整个太阳系。

  维塞尔表示,太空探索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生存的星球是一个共同体,人类也是如此。当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探索太阳系时,全人类共同努力是很重要的。

  深空浩瀚无垠,人类求索无限。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在介绍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有关情况时表示,中国国家航天局坚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国际交流合作。期待与更多国际同行携手,为拓展人类认知、增进人类福祉,在外空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1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