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美育人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5-01-10 07:59:25 来源: sp20250110

原标题:【光明论坛】坚持以美育人 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美育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加强美育工作、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重要组成内容,美育与其他四育相互渗透、协同育人。美育与德育相融合,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美育与智育相融合,可以提升人在智力创新中对美的追求;美育与体育相融合,能够激发人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美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可以愉悦生活。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广泛共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近代以来,我们对美育意义的探讨从未停止。新中国成立后,美育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美育的育人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和彰显。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美育具有以下几大基本功能。其一,美育具有浸润的育人作用。通过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能够润物细无声地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学生的人格。其二,加强美育有利于厚植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学校美育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的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其三,美育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期盼获得更好的教育、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中,美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其四,美育具有普遍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直击人们的心灵,其作为世界语言可以成为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间相互理解、交流交融的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人们对美的追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现好、发展好人们对美的追求,助力提升人们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新时代的美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应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彰显育人实效。在具体实践中弘扬美育精神,须重视美的人民性与劳动性,以“劳动创造美”促进人人共享美,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抓住学校美育主渠道,通过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升在校学生美育素养;同时全面普及社会美育,用好艺术实践活动教育大舞台,精心打造品牌项目,提升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为美育提供丰富滋养与不竭动力。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是促进美的欣赏、美的感知和美的创造的过程,既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也是心灵教育。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新时代美育,应重视美育与科技创新的融合,着力培育青年群体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创造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而美育在激发创造欲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创造意识,不断开发主体的创新潜能。培养对美的欣赏、感知和创造能力,助力创新驱动,是新时代美育工作应有的价值遵循。不断深化对中华美学民族性和时代性特质的挖掘和阐发,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激励青年一代的文化创造,让他们在未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岳永杰,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授)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