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山东“百草园”为乡村致富开“良方” 促中药材道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07 09:15:23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济南7月26日电(记者 孙婷婷)“在盐碱地上,我们种植了肉苁蓉、蒲公英、马齿苋、玉竹等中药材。”7月26日,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国际风筝放飞场东侧,山东乐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湘泉一边对3000亩柽柳进行日常管护,一边查看柽柳树下已经破土而出的肉苁蓉。

  素有“沙漠人参”美誉的肉苁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寄生在柽柳根部生长,是发展林下经济很好的选择。“每亩地可产肉苁蓉1200斤左右,鲜品亩产值1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加工成切片后,产值可达5万元。”杨湘泉介绍说,他所在的公司除了进行耐盐碱优良品种繁育、规模化中药材生态种植外,还对中药材产品进行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我们推出药膳‘苁蓉山珍养生鸡’,可搭配‘玫瑰红茶’食用,以此推动中医食疗文化、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滨海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加光说,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碱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文旅业态融合,逐步建成集规模生态种植、养生保健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生产基地。“目前,我们开发了芳青玫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康养打卡路线。”

5月31日,在聊城市茌平区韩屯镇张营村,农民将金银花装车。近年来,茌平区通过降盐、培肥、引黄灌溉等措施改良盐碱地,同时引导农民种植金银花、玄参等耐盐碱的经济作物,让盐碱地开出“致富花”。马红坤 摄

  从沿海地区弥漫着“药香”的盐碱地到东平湖、南四湖水生药材养殖区,从泰山脚下的中草药产业园到具有“天然药库”之称的沂蒙山区……在中医药大省山东的“百草园”中,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85万亩,拥有黄芩、丹参、铁皮石斛、泰山黄精等约1900种中药材,占全国中药材资源种类的10%以上。其中,金银花、丹参、西洋参等单品产值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山东各地致富“良方”。

  眼下,山东各地正加快发展生态种植养殖,持续擦亮齐鲁中药材品牌,促进中药材道地化、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日照市五莲县海拔高度在18米至706米之间,山地丘陵124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6%,土质疏松,氮磷钾含量适中,有中草药材200多种,是天然的野生中草药库。近年来,五莲县依托优质地理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全县人工栽培中药材面积1万余亩,其中丹参、黄芩、金银花6000亩。

  于里镇作为五莲县中药材主产区,丹参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耕地高效利用途径,利用土地轮作等方式,发展优质果蔬、中药材等。记者采访获悉,该镇丹参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3000亩左右,亩均收益高达4000多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在临沂市沂南县湖头镇肖宋哨村金银花合作社的仓储车间里,整个车间花香四溢,沁人心脾。“为防止金银花受潮腐烂,我们4台烘干设备全天开放。目前,近700亩的金银花已全部烘干。”合作社负责人崔永宝正将烘干的金银花装进包装袋。他告诉记者,村里流转土地种植金银花,以四季花、百花一号等品种为主,一年开花4茬,一茬能采20多天。

  金银花花期短,容易受潮腐烂,烘干是产业链条上的重要环节。为解决鲜花受天气影响的难题,保证金银花的药性,合作社投资50多万元建设了烘干车间。“我们还推出长虹岭金银花茶、金银花露等特色产品。”崔永宝说,明年村里将继续扩大金银花种植规模,同时探索金银花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种植户在田间管护虎杖。董志超 摄

  在菏泽市东明县长兴集乡竹林新村西侧,紧靠黄河的5000亩土地上,成片的虎杖郁郁葱葱。

  虎杖,又叫穿地龙、酸筒杆,根可以入药,是传统的中药材。利用黄河水浇灌的虎杖,经过自然发酵、连续逆流提取、动态循环低温浓缩等工序,可提取出白藜芦醇。因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据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车发展介绍,虎杖每吨价格约为7000元,将其加工成白藜芦醇并出口到国外,按照纯度不同,每吨售价70万元到4600万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山东先后培育建设两批37家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6.9万亩,年综合产值超10亿元,目前正在遴选第三批以野生、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养殖)为特色的生态基地。(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