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2:32:15 来源: sp20241114
庄佳韵
李天逸(右一)在听茹教授(左一)讲解
费静茹 宋柏林摄
杨涵
李红序
吴帅
在森林保护实践中坚定理想
■ 庄佳韵 北京 大学生
“鞘翅目瓢虫科”“膜翅目胡蜂科”“蜉蝣目蜉蝣科”……看着面前一盒盒贴好标签、排列整齐、形态各异的昆虫标本,我又回想起前些天的那段经历。
我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的一名学生,这个暑假,我来到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四道村月鞍山林场,开展森林保护实践。
每天清早,伴着山间的薄雾和一声声鸟鸣,我和老师、同学们一同上山,开始标本采集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一草一木进行记录和采集,利用捕虫网等工具捕捉昆虫。夜幕降临,工作却未停止,正是捕虫的好时候。竖起支架、撑开幕布、接上汞灯,一处灯诱点在大家的协作下迅速被架好。不一会儿,趋光的虫子们就布满了整张幕布,上下翻飞。我与同学们守在一旁,找准时机,将一只又一只“收入囊中”。
到了深夜,我和同学们依然泡在制作标本的教室里,埋头制作昆虫标本。这是我第一次亲自上手制作标本。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我拿起镊子,小心翼翼将一只只昆虫从三角包中取出,先一点一点调整翅膀的姿态,再用硫酸纸和昆虫针固定,让它看起来依旧轻盈飘逸。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得以从细节上识别、辨认形形色色的昆虫,更让我学会了以制作艺术品的耐心和敬畏去面对这些自然的馈赠。
采集、制作标本的过程,也是我和同学们互帮互助的过程。最初,面对这些植物和动物时,我还带有一丝紧张。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临近结束时我已经能独当一面。
制作完所有的标本,为期两周的暑期实践就算告一段落。这些标本正在学校实验室里整齐排列,用于辅助下一届学生的专业课学习。
虽然辛苦,但这段经历仍弥足珍贵,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使我积累了宝贵经验,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森林保护专业的学子,我会好好学习,快快成长,为保护森林、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黄慧莹采访整理)
真切感受科学家精神
■ 李天逸 河南新乡 中学生
我是河南新乡市第二十中学的八年级学生。以前,我从未切身感受到:小麦会有这么重要,种麦也有那么多学问。
在我们校园,开辟有一小块的农业劳动实践基地。劳动课上,老师常带领我们在此播种、浇水、施肥,直到夏天,收获了金灿灿的粮食。在一学年的劳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小麦因大风倒伏了、长势不佳,有的小麦却安然无恙、穗大粒饱。老师说,这是因为所种小麦品种不同,而良种背后离不开为此默默付出的育种专家。
趁着暑假,为更通俗易懂地揭开小麦育种的奥秘,学校组织我们来到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让我大开眼界。给我们讲解的是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与脑海中想象的科学家形象不同,茹教授皮肤黝黑,为人和蔼,就像是一名朴素的农民伯伯。他说,皮肤颜色是太阳“烤验”出来的,育种家只有常常蹲守田间地头,才能解决农民想要解决的问题。
小麦研究中心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曾培育出多个高产品种,其中不乏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透过一块块知识展板、一件件研究仪器、一件件种子标本,我们一边看、一边听。茹教授谈吐幽默,用权威的数据、生动的故事,介绍了我国小麦生产成就、河南小麦育种成果。他还以拉家常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和小麦40多年的不解情缘。
我了解到,研究小麦育种的过程辛苦且枯燥,需要反复试验、培育。一个新品种、一粒新种子,从实验室到走入大田,周期有时长达10年。我想:人生有多少个10年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一辈子只在做一件事,让我真切感受到什么才是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正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中国种子才能更加优质,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我们这代青少年,生逢一个好的时代。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节约一粒粮食做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本报记者 张文豪采访整理)
大成果离不开点滴积累
■ 费静茹 甘肃陇南 中学生
回想起话剧《徐躬耦》里的一幕幕场景,直至现在,我心里仍不平静。
观看话剧的前一天,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兰州大学分营正式开营。我来自甘肃省陇南市成州中学,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科学营活动,也是第一次来到兰州、来到兰州大学。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但是,科学家好像离我很远,我应该怎么向他们学习?科学营组织的这场话剧表演给了我很大启发。徐躬耦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在英国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他谢绝导师挽留和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后来,徐躬耦到兰州大学任教,扎根西北,为祖国核科学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并且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脚踏实地,将来在某一科学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坚定这种认知,我还和其他200多名中学生一道,对科学世界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几天时间里,从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普展览,到听取周又和院士深入浅出的报告,再到参加各种名师讲座,不同活动揭示出同一个道理:科学的世界多姿多彩,科学家成长的故事也各有特色。
不仅只是学习,我还亲自上手感受科学世界的奥秘。在甘肃科技馆,我反复进入“镜面迷宫”体验区,思考光反射的原理;在不同实验室,我和同组成员们参与多项科学实验,亲眼观察到“点水成冰”“练成火焰掌”……此前只存在书本上的知识,此刻演变成直观感受。
虽然这些实验都比较基础,但顺利完成后,我和伙伴们仍然很激动。负责这次科学营学生组织工作的林令辉也告诉我们:“大成果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淀,有了兴趣就坚持下去,久久为功。”
暑假后,我即将升入高二,这次科学之旅让我坚定了目标。我想把科学家的故事讲给更多同学听,他们的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努力前行。
(本报记者 宋朝军采访整理)
学会沉着冷静、保持耐心
■ 杨涵 湖南长沙 小学生
我就读于湖南长沙理工大学子弟学校,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此前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我就被国际象棋这一充满智慧的运动所吸引,因此早早制订了计划:趁暑假,学会国际象棋!
很幸运,我的爸爸妈妈非常支持我,带我报名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国际象棋暑期班。第一天,我兴奋地走进教室,遇见同样对国际象棋充满热情的小伙伴们。老师从最基本的棋盘布局、棋子走法开始讲起。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也从掌握皮毛到逐渐进阶,并且不再局限于听课,开始尝试与小伙伴们对弈。学会识别并使用简单的战术机会,如“牵制”“双将”“闪击”等。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自己棋艺的进步,收获满满。
最后一节课前,老师宣布将举行结课比赛,为了能够在比赛中拿出好的表现,我便缠着爸爸陪我练棋。在中国象棋上,爸爸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手,但从来没接触过国际象棋。我想趁这一机会,取得对爸爸的首胜。
爸爸拗不过我,答应了和我比赛的要求。我一边摆棋子,一边给他科普规则。开局之际,趁对手立足未稳,“我军”气势如虹,接连拿下对方“车”“马”“王后”等,胜利天平逐渐朝我倾斜。眼瞅着要获得胜利,我不禁大声喊道:“外婆,妈妈,快来观战呀,我马上要获胜了!”可没承想,姜还是老的辣。由于我的沾沾自喜,一个不留神,“敌军”残存的军队就已经“兵临城下”了,把我“将死”,我输了个彻彻底底。
一瞬间,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话:国际象棋瞬息万变,任何时候都要沉着冷静、保持耐心。学习国际象棋,也要学会如何面对胜负、压力和挑战。有了这次的教训,我在结课比赛中更加沉稳,并一连击败了此前赢不了的小伙伴们。
一次次棋盘上的“厮杀”,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的暑假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战胜自己,增强勇气和毅力
■ 李红序 贵州遵义 大学生
一放暑假,在我的学校——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下,我们来到了位于贵州省绥阳县温泉镇的双河溶洞群,这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其主体部分双河洞,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长洞。
尽管之前在书上或网上看到过许多照片,但真正进入到洞里,我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灯光五彩斑斓、相互交织,洞中景观如梦似幻。透过灯光,我看到了那些造型各异的岩石,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洞内,我还第一次体验了飞拉达项目。进洞前,教练让我们穿上探洞服,连体长袖长裤。一进入洞口,凉风哗哗吹来,洞内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空调房。出发前,教练仔细讲了安全须知。我们认真听着,丝毫不敢马虎。
开始攀爬,才发现远比想象中要困难。这需要手脚并用,考验我们的体力和耐力,心理素质也要过硬。攀爬时,人距离洞底有50至80米的距离,身下有地下暗河,最深处达20多米。攀爬过程中,我还不时用手机拍摄,暗河是透亮的绿色,十分壮观。直至今日,翻看相册的时候依旧回味无穷。
最惊险刺激的则是洞里那段“走钢丝”的路线。有两条平行的钢丝绳,需要上面扶着,脚下踩着,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这可一点都不能走神,稍不注意踩空就会掉下去,虽然有安全设备保护我们,但还是挺吓人的。幸好我和同学们都顺利通过。
攀岩之前,我站在下面看,觉得很高,很难爬。可是当我真正开始攀爬,并且一步一步往上走,达到最高处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我战胜了自己。在攀爬过程中,我和同学们相互鼓励,为对方搭把手,这些团队协作的瞬间也令人感动。飞拉达不仅增强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还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团队荣誉感。
这次来双河洞,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洞穴的知识,看到了壮美的地下山河,惊叹大自然是如此美丽。我要把自己的家乡,把自己喜欢的景点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 陈隽逸采访整理)
立志做武术文化的传承人
■ 吴帅 福建泉州 小学生
前不久,我参加了福建省泉州市少年儿童武术套路锦标赛,展示了家乡永春县的白鹤拳,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中,来自泉州各地的小伙伴们分别展示了长拳、南拳和短器械、长器械及初级套路等项目。我们既展示了自己勤学苦练的成果,又见识了其他同龄人的长处,开阔了眼界。
今年是我练习白鹤拳的第六个年头。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我就在假期跟着翁公祠武术馆的潘琼琪老师练习,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白鹤展翅”“青龙出水”“孩儿捧花”……这些年,我学习了很多永春白鹤拳的套路,感觉自己越打越有气势,身板也越来越挺拔。
这个暑假,老师继续开设了永春白鹤拳暑假传承班,包括我在内的十几个孩子报名参加7月的课程。我几乎天天上午都会去武术馆上课。有时,老师还会组织我们去永春县五里古街的白鹤广场展示拳法,好多游客会停下看我们打拳。“嘿,哈!”一招一式,博得现场游人的阵阵欢呼。在这个过程中,我锻炼了胆量,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老师经常和我们说,永春白鹤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将白鹤的灵动姿态糅合于少林拳法之中,还和咏春拳等拳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武术馆也有90多年的历史。我感觉,学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改变精神面貌,还能了解和传承武术的精神和文化。大家都来看我们展示拳法,我很有成就感。
现在,我对白鹤拳的基本拳法套路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我想趁着这个暑假再提升一下自己,特别是多练练棍棒等器械的动作套路,把身体练得再壮实一点,让自己看上去更有精气神。
老师说我练武的悟性很不错。我热爱武术。我会在课业之余坚持练武,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做永春白鹤拳武术文化的传承人。
(本报记者 施 钰采访整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
(责编:袁勃、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