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出海” 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12-05 11:21:09 来源: sp20241205

原标题:“慕课出海” 实现高等教育数字化新突破

以“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未来大学和教育重构”为主题的2023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日前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会议期间,“慕课出海”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当前,“慕课出海”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国际合作深入开展?记者独家专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

1.推共享 以开放姿态分享中国在线教育成果

记者:目前,为何要大力推进“慕课出海”?中国的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周天华: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变革的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全球对传统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数字时代,教育何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时代命题。当前,教育部党组将教育数字化作为落实“教育何为”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动“慕课出海”,主动引领全球教育数字化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分享中国在线教育成果,努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近年来,主要取得了三方面成绩:

一是搭建了国际交流新舞台。2020年以来,我们每年举办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汇聚全球教育力量共话教育数字化变革。先后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等优秀成果,为世界各国制定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二是建设了在线教学新平台。2020年以来,我们建设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并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向全世界大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了包含14个语种的1000余门在线课程,全球累计选课达100余万人次,中国“出海”课程受到广泛关注。

三是构建了合作交流新机制。我们牵头成立了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三年来组织了50余场全球在线教育高端对话活动,推出了聚焦全球人类命运重大议题的英文全球公开课,开设了341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推动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学实现了学分互认。同时,通过签署中国课程平台与印度尼西亚国家平台的合作协议,组织中国88所大学为印尼国家平台提供近300门高水平慕课,支持印尼3000多所高校学生的在线学习。近500名印尼学生通过雨课堂“克隆班”实现与中国国内学生同步听课、同步答题、视频互动、线上考试,86名学生获得学分。

通过“慕课出海”,我们国际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标准,持续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

2.强合作 推动慕课与在线教育全球合作交流

记者:2020年底,教育部指导成立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作为“慕课出海”的重要支撑平台,成立三年来,该联盟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周天华: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是由中国发起并主导的首个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国际多边组织,秘书处永久设在中国,由清华大学校长担任联盟主席,创始成员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edX慕课平台等来自世界五大洲14个国家的17所国际知名大学与3家知名在线教育机构。2023年,英国FutureLearn平台、印度尼西亚网络教育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三个新成员加入,为联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联盟自成立以来,围绕合作教学、能力建设、知识共享与公众宣传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多渠道增进国际交流。近年来,联盟通过推进“慕课出海”、开展国际合作、发布研究成果等方式,有力推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在线教学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围绕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组织和支持国际重要课程、国际会议、学术会议直播近千场,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古特雷斯参与的《气候变化大讲堂》等。与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韩国国家慕课平台K-MOOC、泰国国家慕课平台ThaiMOOC等30余家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合作搭建了优质课程引进与输出的双向沟通渠道。

二是多模式开展教学合作。联盟通过构建全球融合式课堂、开展全球融合式证书项目等形式,促进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合作,推动实现更加包容、开放的教育。全球融合式课堂项目通过在本地创建全球化课程,促进不同文化、学科知识背景学生间更便捷、更深层次的交流。截至目前,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米兰理工大学、智利大学、蒙古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逾千名学生实现了“在线访学”,并积极探索学分互认。联盟成员清华大学开启8门英文全球公开课,推出10个全球融合式证书项目,围绕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建设并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课程已开设两轮,学习者近2540万人次。

三是多举措提升数字素养。近年来,联盟围绕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组织全球可持续发展马拉松挑战赛、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挑战赛等活动,内容覆盖“教育公平”“终身学习”“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大学校园和学习环境”“人工智能学习共创社区”等方面,面向全球招募创新者开展“慕课学习+同步学习”在线学习实践,利用优质在线资源,举办可持续发展全球对话,搭建包容、开放、多元的全球化学习社区,鼓励学生展开跨文化、跨专业、跨地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探索创新数字化教学场景,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3.立标准 引领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

记者:我们关注到这次会议发布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和《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两大成果,可否详细介绍?

周天华:《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和《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是我们打造的理论研究新品牌,2022年首次推出,为世界各国制定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今年发布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3)》是联盟第二次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定位为数字技术报告,由来自全球36所高校、机构的近130位专家共同编写,汇聚了全球专家学者对未来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思考,共分为“深度融合:无处不在的变革”“范式再造:主动求变的实践”“挑战应对:携手共赢的未来”三部分。报告系统梳理了百余年来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的变迁,并将其划分为视听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教育和智慧教育五大阶段;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分析了数字技术引发高等教育在理念、模式、结构、流程、内容等方面的系统性“数字颠覆”;研判未来,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六项技术将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倡议全球携手,通过创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构建灵活开放的数字学习成果互认机制,培育数字素养持续提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等六大策略来应对数字变革。

《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3)》在去年首次发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汇聚了47个国家、地区300余所知名高校的大量权威公开数据,包括数字化育人、数字化办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保障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8个具体测量指标,以反映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态势及水平,为世界各国编制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报告和指数充分体现国际范、中国味,对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凝练了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行动策略,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4.求创新 深入实施“慕课出海2.0”

记者:未来,教育部将如何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周天华:下一步,我们将从“慕课出海”1.0阶段向“慕课出海”2.0阶段转变,推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

一是拓展资源范围。我们将配合“一带一路”共建、南南合作、金砖等国际合作交流机制,逐步丰富资源类型,与更多国家的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搭建优质课程、教材、虚拟仿真实验等国际在线教育资源双向沟通渠道,根据相关国家需要定制打造多语种、专业级课程群,促进优质学习资源交流共享。

二是深化合作内涵。我们将依托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组织国内高校与相关国家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拓展双方师生线上线下交流渠道;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举办数字教育专题培训和高端论坛,打造全球专家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开设更多全球融合式课程、推出系列全球公开课、举办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挑战赛及国际大学生创新设计工坊等国际活动,吸引国内外高校青年学生广泛参与。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我们将逐步完善与国外高校的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机制,探索微证书项目等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成果转化形式;建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开发和推广适合国际学习者使用的便捷、高效的智慧教学工具,提供更加优质、系统的配套教学服务。

四是强化理论引领。我们将持续加强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每年研制和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和《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提炼数字教育基础理论,传播中国数字教育经验,系统梳理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策略,评估全球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发出未来发展合作倡议,持续引领全球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

(记者 晋浩天 通讯员 聂一丹)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