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6:13:17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网 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上官云)“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迷你剧《我的阿勒泰》中,当张凤侠说出这番宽慰女儿的话时,屏幕前的不少观众也狠狠共情了,寥寥数语,戳中了人们心里太多微妙的情感。
在孩子陷入自我怀疑时,能提供情绪价值,治愈焦虑;当孩子想要追寻梦想时,予以充分支持,很少扫兴。从这点来说,张凤侠,可能是不少人的“梦中情妈”。
不自信的女儿,另类的妈
故事一开始,年轻的李文秀正在听讲座。
她有些理想主义,一边在大城市里打工,一边追求文学梦想,特别热爱写作,却不知道该写什么,相当迷茫,也非常不自信。
图片来源:迷你剧《我的阿勒泰》视频截图因为工作出现失误,李文秀被辞退了,带着十足的挫败感去投奔母亲,途中又被掉进手里的动物头骨吓得惊慌失措,极其狼狈地跌倒在众人面前。
张凤侠呢,是一个很另类的母亲,对女儿李文秀采取“放养”的态度。
以日常标准衡量的话,李文秀应该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的更务实一点,而不是追求看上去虚无缥缈的作家梦。张凤侠却从未过分干涉孩子的选择:写作就写作,能养活自己就好。
回家后,李文秀想了一个主意,支支吾吾提出借点钱,去县城里写作,张凤侠没有盘问女儿用钱的细节,手上的活儿不停,头也不抬地回答,“你要钱,我会不给你吗?”
虽然性格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张凤侠总会及时回应女儿的低落情绪,不贬低、不质疑。
刚回家时,李文秀很想证明自己“有用”,自告奋勇去要账,终于讨回了一匹骆驼。她希望被认可,特别高兴地说,“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张凤侠读懂了女儿的潜台词,一句话打散了孩子的自我怀疑,“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不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她让女儿看看草原上的树和草,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们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自由自在的。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教孩子从根本上摆脱自卑,不焦虑也不内耗,学会与生活和解,母女俩这一幕对话,后来也被许多观众认为是剧中最治愈、最戳人的场面之一。
像朋友一般相处
“父母和孩子应当彼此独立,成为平等相待的朋友。”这是坊间曾经很流行的一个观点。
现在看看,张凤侠大概就是这么对待李文秀的。很多时候,她从不惯着孩子,想做什么就跟孩子平等沟通,也不会道德绑架的方式逼迫女儿服从。
图片来源:迷你剧《我的阿勒泰》视频截图她跟女儿的相处方式很轻松。李文秀闹脾气,床塌了以后喊妈。她一点不慌,没责备女儿,甚至连眼睛都懒得睁,反正又不是天塌了,这点小事,不能影响自己睡觉。
为了多赚点钱以及考虑到其他一些原因,张凤侠琢磨着把小卖部开到更偏远的夏牧场,女儿并不理解她的做法,言辞激烈地反驳,觉得这是在逃避现实,搞得自己没有安全感。
听完一番指责,张凤侠知道女儿“窝里横”的缺点,不急不躁,也没要求女儿必须按自己的决定来,只是告诉文秀,不想一起过可以回到城里去住。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成年了,自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难为你妈”。不过,放手让孩子成长,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管。
就像现实里那样,孩子难免会留下烂摊子需要父母收拾。李文秀年轻气盛,也会搞砸事情,难得的是,张凤侠似乎永远情绪稳定,很少站在制高点上指责女儿。
如今有的父母数落孩子时,总是容易连带上孩子之前犯过的错,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忍不住翻旧账,最后大人孩子心态全“崩”。
张凤侠却不是这样。就是在要账时,李文秀认错了人、叫错了名字,惹出一堆麻烦。张凤侠带着她挨个诚恳道歉,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告诉她错在哪里。
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就如同有人评价的那样,“情绪稳定不内耗,谁不想要这样的父母呢?”
适度的松弛感
作为很多网友戏称的“梦中情妈”,张凤侠传递给女儿的,最重要的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啥事儿不往心里搁,仿佛多大的难题,最终都能解决。
图片来源: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官方微博这种人生态度,充满了松弛感。文秀的奶奶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电视机坏了,张凤侠就用石头之类的东西搭起一个很像电视机框框的东西,哄着老人家说,这是农业频道。
对孩子来说,她是宽容的母亲,三言两语治愈女儿内心的焦虑。李文秀不小心弄丢奶奶,张凤侠没有劈头盖脸地责骂,而是安抚女儿,老太太年纪大了走不远,丢了再捡回来就好。
奶奶头脑不清楚,闹着要回沈阳,李文秀手足无措,拦也拦不住,张凤侠不慌不忙,抄起一面小旗子,像极了一个导游,干脆利索把奶奶哄走了。
耳濡目染,李文秀也继承了妈妈的坚韧和善良。在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里,她得以释放天性,用宽阔的心胸接纳不完美的生活,如同大树一般舒畅生长,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母女二人互相包容,是亲人也是朋友。剧中有个镜头,张凤侠和李文秀,还有奶奶三代人在床上又笑又闹,抱成一团,或许就是对这种亲子关系的最好注解。
在生活里,抱着期待孩子出人头地的心态,一些父母不断“鸡娃”,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收效不一定多好,还早早将焦虑情绪投射到了孩子心里。
所以,不妨参考下张凤侠的做法,宽容地守护亲情,温和地厘清相处边界,父母子女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共同成长,找到最舒适、最合适的相处方式。(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