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2:16:03 来源: sp20241231
聚龙集团学员们在来华培训期间合影留念。
“汉语桥”哥伦比亚教育工作者访华团组到天津杨柳青古镇体验年画制作。
2020年以来累计组织“汉语桥”相关线上线下团组63个、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团组23个,吸引了众多海外中文学习者参与——这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相关活动的数据。在这些数据背后,是更多的人走近中国、爱上中国。
●多形式开展汉语培训和文化交流
金秋十月,在印度尼西亚中加里曼丹省巴郎卡拉亚的第一种植园内,当地员工艾莲终于盼来了办理签证的日子。作为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全资投资的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优秀员工代表,她将奔向向往已久的中国,开启为期1年的汉语和企业管理培训。
艾莲对中文和中国的向往,来自一份传承。在她所任职的合作区,聚龙集团印尼大区法律事务部副经理刘博文曾在10年前,通过校招进入了这家当地赫赫有名的中资企业,并获得了第一批赴中国学习1年的“管培生”资格。当刘博文等30名印度尼西亚籍员工来到天津外国语大学时,一份中文学习计划让他们惊喜不已——15人一组的小班制教学、一对一的汉语学习伙伴、一班一名24小时在线的班主任、完全适配企业员工需求的“个性化”培训方案。除了每周20课时的汉英双语必修课,学校还安排了京剧、太极拳、书法、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在北京长城、故宫以及天津五大道风景区、古文化街等地开展情景教学。
“在中国的每一天都有新的体验和收获。”这是印尼学员的感受。通过为期8个月的语言文化和管理专业研修,他们的工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汉语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通过率达百分之百,部分学员甚至通过了HSK五级、六级考试。“这次培训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可以更好地和中国同事沟通,成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连心桥’。”刘博文说。
在刘博文的带动下,艾莲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把中国的先进理念带回家乡,进一步改善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为促进企业员工的更好融合,集团定期从印尼选派大学生到中国接受学习培训,感谢天津外国语大学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员工,为促进印度尼西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聚龙集团“常青树”外籍员工学习班负责人姜菲说。
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这是天津外国语大学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初衷。
数据显示,学校每年接收来自3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或者短期研修。比如,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合作,为“小鹰”全俄儿童中心开设中文课程34门,组织中文教育活动近410余场次,参与学生共计5100余名。
此外,通过“汉语桥”线上直播汉语课、文化专题讲座、云游体验等多种形式开展汉语培训和文化交流,让更多的海外学生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喜欢上中国。
●通过翻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大家好!我叫落菲菲,来自白俄罗斯。今年我有幸考上了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博士。”2023级开学典礼上,落菲菲上台发言,一口流利的中文赢得了热烈掌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那年,落菲菲刚好高中毕业,她通过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来到一直向往的中国求学。留学期间,她参与到很多书籍和专题片对外翻译的工作当中。当看到自己参与翻译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白俄罗斯收获热烈反响,大部分实体书店甚至是网店都在热销,她感觉到了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便决定攻读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博士学位。
在这里,她又实现了另一个愿望,就是能跟随自己敬重的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主任王铭玉教授学习翻译专业。“我太激动了,王教授编著的《功能语言学》《语言符号学》,我看了不下四五遍。”落菲菲说,“在学校的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聚集着一批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他们翻译的著作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受欢迎。他们对翻译的精益求精、字斟句酌都是我要学习的,特别是那些精准的表达更让我钦佩不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更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之治的“密码”。据天津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2年开始,学校积极打造“翻译中国”品牌,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建“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并依托该机构,承担或参与完成50余部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任务,在海内外引发热烈反响。
“我希望未来能够像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通过翻译促进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落菲菲说。
(暴士蕊参与采写)
(本文配图均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提供)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