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滥征关税只会让美方一次比一次疼

发布时间:2025-01-08 11:23:00 来源: sp20250108

  “提高关税缺乏依据”“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在美国政府14日宣布对华商品加征新关税后,国际舆论纷纷表示质疑与批评。很多媒体认为,美方持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破坏中美正常经贸往来,不利于相关产业发展,最终会让它自己感受到一次比一次疼。

  2018年3月,美国时任特朗普政府依据所谓“301调查”挑起对华贸易战,先后对约36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2022年5月,在四年期对华加征关税行动到期前,拜登政府宣布启动相关复审程序。当地时间14日,美方发布了复审结果,宣布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涉及商品包括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三样”,以及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

  这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进口关税令人瞠目——从27.5%升至102.5%,对太阳能电池的进口税从25%提高到50%,对锂电池的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不难看出,美国政府此次针对的重点是中国新能源相关产业。难怪美国多名高官近期密集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不过是为加征关税制造借口。

  美方再次举起关税大棒,能起到作用吗?由于受到重重限制,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芯片此前并未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数据显示,当前,电动汽车、医疗用品和半导体产品仅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5.9%,不到中国出口总额的1%。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仅一万多辆,在出口总量中占比不足1%。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的电动汽车不足2000辆。

  基于此,《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国相关行业并不依赖美国市场,美方追加关税很难对中国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彭博社也分析称,美国政府瞄准中国绿色科技领域,看似猛烈实际只具象征意义,“几乎不会削弱中国经济的增长”。

  既然这样,美国政府为何要这么做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美国在新能源等领域竞争不过中国,美国政客不得不使出贸易保护手段打压中国优势产业发展,为本国企业谋求更有利的竞争环境,维护美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位置。

  另一方面,这更像一场“政治秀”。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经济却陷入高通胀、高财政赤字等多重困境,“祸水外引”便成为现任政府的惯性选择。正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政府此时发起对华“关税战”,主要出于国内政治需求,目的是在摇摆州选民关心的经济问题上展现对华强硬,来争取更多选票。

  那么,高关税能帮美国政客打响如意算盘吗?从经济层面看,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有其自身原因,包括生产成本高、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等。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罢工,更是反映出美国政府发展新能源车触碰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利益。这些内在症结,不是靠加征关税能治得了的。美国贸易专家斯科特·林西科姆指出,美国加征关税举措无法帮助本土产业繁荣,反而扭曲了市场。

  至于美国政客想利用加征关税拉选票,恐怕也难以如愿。因为大量事实证明,2018年美国政府发起的对华贸易战,已让美国企业和民众付出沉重代价。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另有研究显示,对华贸易战让美企损失1.7万亿美元市值,失去近25万个就业岗位。2022年10月,美国《国会山报》刊文承认,对华关税战“满盘皆输”。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美国政府却一错再错。这势必会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伤更重。统计显示,目前在美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中,有30%至51%的零部件来自中国。美国汽车制造商普遍担心,对华加征关税会推高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加重国内消费者负担,最终严重影响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事实证明,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的真本事,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美方不择手段打压中国,阻挡不了中国发展振兴,反而暴露出自己阵脚已乱、理智丧失,坐实“国际规则破坏者”的身份。抡起关税大棒,美方只会越打越疼。

  (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