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人与生物圈计划”专场:促人与自然“共·生”

发布时间:2024-12-15 11:59:20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获悉,该讲坛“人与生物圈计划”专场活动近日举办,聚焦人与自然“共·生”主题,来自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江豚保护、森林生态、动物监测、自然教育、社区发展等不同领域的6位演讲者,分别通过各自亲历故事的生动讲述,共同为公众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韩群力作演讲分享。格致论道讲坛  供图

  作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长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韩群力通过讲述他深入非洲、东南亚、西亚、东欧等地参与生物圈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故事指出,人们能够意识到人类和地球拥有共同的未来和紧密的联系,进而明确责任、共同行动,合力建设一个与生物圈和谐共生的繁荣社会。

  为留住被誉为“长江最美的微笑”的江豚,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带领下,科学家们展开一场长达40年的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计划。从迁地保护区的建立,到人工饲养与繁育,再到长江大保护的开展,到2022年,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终于历史性首次实现止跌回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保护好长江最美的微笑!”王丁演讲的结语让人们对江豚的未来充满期待。

  演讲中,广东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束祖飞分享自己建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格化监测网络,包括红外相机记录的中华鬣羚、豹猫等保护动物身影,以及科研云服务平台的经历。通过智能手段,他还发现广东第一例鸳鸯繁殖记录等有趣案例。正是有科技助力,车八岭被评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示范保护区”,目前在业界属于第一家。

  在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教科科长彭丽芳领衔打造出自然教育领域的“鼎湖山模式”,她用一个个有趣的科研成果,帮助孩子们建立节能减排、森林防火等意识。从“鼎湖山模式”课堂毕业的许多学生,不仅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还成为优秀的公民科学家,助力保护区的科学发现。

  浙江天目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黄澄翠在演讲中分享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天目山居然这么重要、没想到自己主要是跟人打交道、没想到自己爱上了与人打交道的感觉。该保护区不仅有最大的古柳杉种群、古老的银杏林,也生活着一群“靠山吃山”的村民。她形容自己的工作好像是一座桥,把保护区里面的动物、植物和保护区外面的村民连接到一起,助力实现村民致富与生物圈保护的共赢局面。

  如何记录下24公顷原始森林中14万棵树每一棵的生长情况?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对此进行分享,以及获取的有趣研究结果——通过树种组合与混搭,实现森林生态功能的最大化。“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求双赢的一种模式,就是科学研究也做得好,同时还能给社区和政府决策者能够提供支持。”他说。

  本次专场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共同主办,星空摄影师叶梓颐是特邀主持人。6位演讲者通过精彩分享,让公众领略到生物圈的神奇魅力,以及人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也即“决定生物圈的关键是人类”。

  据了解,“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其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交流,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每月举办一期演讲活动。“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