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这些数据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文读懂2023国家账本→

发布时间:2024-11-18 18:33:31 来源: sp20241118

  很快,我们就要与2023年告别了,这一年,有哪些变化,有什么收获,很多人都会盘点一下。对个人来说,过日子最重要的是钱袋子。现在支付都数据化了,手机上的银行小程序一打开,这一年,花多少、挣多少、结余多少都一目了然。个人的小账本一个小程序就搞定了,但要盘点国家的大账本可就复杂了。年关岁尾,相关部门陆续公布了很多行业数据,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2023 大国有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国家的账本。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这个是达到甚至超出了去年的规划,实现今年全年的经济目标是没问题的。

  5.2%是什么概念?我国GDP一年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一年的GDP。

  纵向看,目前我国每年GDP5.2%的增速所带来的增量,已远超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年GDP总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比发达经济体增速要明显高。比如现在市场预测,大概美国今年是2.4%的增长率,欧元区更低,日本大体是1.7%的增长率,我们5.2%,所以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最主要的引擎,对全球的贡献率会超过30%。

  要知道,今天的世界局势和以往大不相同。概括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能实现GDP5.2%的增长,实在来之不易。它体现的是发展速度,而速度背后,是我们的奋力奔跑、努力拼搏,更是因为有大格局、大智慧的战略引领。舟行万里,操之在舵。

  不过,GDP毕竟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指标,这样的数字对许多普通百姓来说也许很抽象,那还得说说那些能让我们有切身体会的。最让我们有体会的,恐怕就是每天拿也拿不完的快递、买也买不够的网购商品了。

  数据显示,12月4日18时26分,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这是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今年,邮政行业寄递总业务量超过1400亿件。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高达103010亿元,增长达8.4%。正是服务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使得快递业务量实现了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快递业已经成为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快递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中间就是物流。快递的这种强劲回升反映了我们生产在加快恢复,消费在持续转暖,而我们物流的能级和效率在明显提升。网上零售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反过来对经济回升向好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我国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已建成30.3万个,全国日均3.5亿个包裹中,超过1亿件是在农村地区进出。显然,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农村地区庞大的市场潜力正在大力释放。

  下面我们还要重点提到几个制造业的数据。

  一个是:11.3%,这是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同比增长。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数字是,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比整个制造业投资高了5.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什么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就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更为活跃,我们原来主要是终端产品的加工组装,现在越来越多往中上游延伸,往核心的零部件与元器件,关键技术、材料向这些延伸,而这些领域附加值更高。所以我们以前说要提升产业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这个进程我觉得这两年正在悄然发生。

  “高技术制造业”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把它说得再具体形象些。比如我们熟知的新能源汽车就是高技术制造业。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99.1%,在全球跑出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还有一些具有前瞻性、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比如在光伏领域,我国的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装机容量等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风电机组产量占据全球2/3以上市场份额;我国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已经超过8000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那就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在科创上要取得胜利,一定是要在一些先进制造行业要有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间,我们的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在高端制造业上面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构建安全产业体系的一个重点。

  今年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这意味着物价总体平稳。物价平稳了,我们拿到手的收入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有真实感。与之相对应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8.8%。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刘元春:今年是我们消费修复之年,目前消费增速比我们实际GDP和居民收入增速要高,说明消费修复实际上是按照预期的进程在进展,节假日居民消费支出强度也达到了2019年的98.5%,因此消费修复在一些必需品上面实际已经基本完成。

  5.9%,这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

  如果对5.9%这个增长速度没有清晰的概念,那么我们可以再来做两组比较:

  一是居民收入增速5.9%快于国家GDP5.2%的增速。

  二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06。

  城乡差别在缩小,这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更公平地惠及至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我们城乡差距也在调整改善,也意味着农村的消费能力也会相应增强。这背后我觉得体现了中国这些年发展理念的一个新的跃升。就是说,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共享发展,使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我们这些发展的成果。

  所有的这些数据其实都来之不易,是在2023年拼出来的,2024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将继续稳步前行。

  真抓实干的数字告诉我们,前途一片光明,也提醒我们,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每一位在生活中奋斗的人都明白,这些数字的每一点增长,都来之不易。

  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这几句话举重若轻,家常话里有“大历史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也告诉我们,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数字给我们定力和底气,也给我们决心和信心。“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也更有理由坚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

  编辑丨王陶然 郭臻

  策划丨牛彦敏

  (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