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教材46个付费二维码,扫码才能解锁扩展内容,合理吗?

发布时间:2024-11-22 04:06:41 来源: sp20241122

  近期,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出版社《宪法学》教材中设置了46个付费二维码,每个3元,一共要扫码付138元,才能解锁教材完整内容。

  如今,多媒体知识资源付费逐渐被广泛接受。那么,已购入的教材中设置二维码,通过付费才能解锁新知识,合理吗?

  阅读教材“扩展内容”需付费?

  出版社:对正版新书读者免费

  据媒体报道,扫描高等教育出版社《宪法学》(第二版)书中的二维码后,出现相应名称资源的同时,下方还有“输入防伪码”和“微信支付”两个选项,并标注了价格为3元。

  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表示,有法学院学生拿出这本教材来询问:“《宪法学》知识怎么这么贵?为什么把应该写的不写出来,设置成这么多收费点收钱呀?”

  10月16日,该教授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口头说明和文字说明。高等教育出版社称,书本内的二维码是该社新形态教材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为拓展性资源,其使用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正版新书的读者,通过绑定封底防伪码,可以免费使用全书所有二维码资源

  另一种是使用正版二手书的读者,如防伪码未被使用,仍然可以继续免费使用二维码资源,如防伪码已被使用,可以通过自愿付费的方式使用二维码资源。

  高等教育出版社表示,设置二维码的初衷是为了防盗版,用一本书绑定一个手机号的方式保护版权。

  对此,不少网友留言称,教材本身并非“一锤子买卖”,看完就完了,阅读可以进行有效传递。“从正规交易渠道获得二手书的读者,不应该被限制使用扩展内容。”

  10月17日晚,中国之声记者尝试扫描电子教材中的二维码发现,扩展内容已经可以免费阅读,无需支付3元的费用。

  专家:线上资源有知识产权

  可额外收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在教材中增加二维码进行扩展阅读的形式很早就有了,读者可以通过扫码获取书本外延伸阅读的内容。

  “法学教材可能会存在司法实践出现新案例等现象,教材中穿插二维码能够有效增补教材的时事内容。同时,二维码的合理穿插能够有效保护著作权,也能将‘纸质阅读’和‘无纸化阅读’有效衔接,创新阅读模式。”赵精武说。

  赵精武认为,虽然使用二维码进行延伸性知识服务是不少作者的选择,但模式创新需要以合理规范使用为前提。

  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尹旭介绍,多媒体资源和纸质书的知识产权并非严格绑定,出版社可以单独出售纸质书,额外附加多媒体线上资源也可以额外收费。

  “购买纸质图书的知识产权不等于也购买了线上资源的知识产权。线上资源也有额外成本,有制作线上资源的作者的知识产权,基于保护线上知识产权进行收费,也是一种合法行为。”黄尹旭说。

  那么,教材中设置付费二维码是否合理?黄尹旭坦言,教材本身虽带有一定公益性,但仍是作者投入心血的作品。“教材是要促进知识传播,但撰写教材要投入很多知识和脑力创作,所以为教材付费获得一定的利益回报也合理。”

  如何维护各方共同利益?

  专家:需营造新型数字生态环境

  记者咨询多家出版社的从业人员了解到,对于二维码在出版物里使用的程度,各出版社不尽相同。但对出版机构来说,保障所印制的二维码始终处于“安全”环境至关重要。

  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二维码有可能被篡改,断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出版社难以确保印制在书上的二维码链接的内容不发生变化,所以他们出版社对在出版物里使用二维码持谨慎态度。

  黄尹旭建议,在技术革新的不断加持下,未来或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读者、作者、出版社共同利益的新型数字生态环境。“随着技术进步,未来不一定需要使用二维码,还可以使用动态更新的小程序、线上多媒体教材库等。既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维护了出版社和作者相应的利益。”

  “我相信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平台搭建、防盗版手段等,形成用户、出版社、著作权人共赢,营造新型数字生态环境。”黄尹旭说。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