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专家为内蒙古“星宝”健康“护航”

发布时间:2024-12-27 20:51:55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呼和浩特3月10日电 题:北京医疗专家为内蒙古“星宝”健康“护航”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最关键的还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9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郭延庆来到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星宝”健康“护航”。

图为郭延庆。 中新网 记者张林虎摄

  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以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这些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意为在遥远而又漆黑的夜空独自闪烁。

  “孩子今年3岁,家人喊他的时候,他一点反应也没,后来被确诊为孤独症,这对我们全家都是陌生的领域,今天来听听专家的讲座。”一位何姓家长如是说道。

  郭延庆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此次受邀来到呼和浩特开展家长公益讲座,可容纳300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在郭延庆看来,孤独症本质上是兴趣的偏离,而不是智力或者发展的落后,并且这种兴趣是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改变。

  “只有找到足够多的偏离,并且这些偏离对他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以至于形成障碍,才可以诊断一个孩子是不是孤独症。”郭延庆说。

  “这种兴趣它是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改变的,但这种持续的干预和训练,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进行。”郭延庆说。

  中国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孤独症发病率已占各类精神残疾首位。近年来,包括孤独症在内的各类问题儿童数量有所增加,特殊儿童出现低龄化趋向。

  郭延庆认为,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应该越早越好,但0至1岁的诊断发现比较困难,2至3岁时候一些症状会表现出来,提倡每周25至40小时干预时间。

  然而,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做干预时,常常语言、认知想教,社交也想练,问题行为也想抓……各种方法学了一大堆,各种训练做了很多,但收效甚微。

  郭延庆表示,在进行干预之前,家长需要先观察孩子有哪些行为,可以做到什么,有哪些是做不到的,要明确干预的目标。

图为郭延庆进行公益讲座。 中新网 记者张林虎摄

  郭延庆同时强调,干预中,孩子学习到的技能有的可以使用终身,有的是应对当下的需求,要平衡长期需要和短期需要,而在终身需求中,让孩子能够自理、自立、独立的生存技能,需要不断训练学习,这样在父母没有能力继续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能独自生活。

  “我们干预的目标就是让孩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以不仅要家校结合,也要平衡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长也要不断自我修炼。”郭延庆说。

  据了解,孤独症的高发年龄通常在2岁半到3岁之间,也分轻重程度,越早确诊并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越好。有调查显示,60%至70%的孤独症轻症儿童经过科学系统的干预,是能够上学、就业、回归社会的。

  天爱康复是呼和浩特市一家孤独症、智力、肢体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负责人崔朝霞告诉记者,这次讲座让她受益颇多。

  “确实如专家所说,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如果单纯是轻度,经过早期正规科学干预后,很多孩子是能够回归正常生活的。但如果没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症状不仅不会自然缓解,还会逐渐加重,使孩子无法融入正常生活,甚至无法接受教育。”崔朝霞说。(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