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草草结束“北溪”调查 瑞典有何政治考量

发布时间:2024-11-19 00:29:10 来源: sp20241119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月7日电 题:草草结束“北溪”调查 瑞典有何政治考量

新华社记者和苗 付一鸣

瑞典检方7日以“瑞典缺乏管辖权”为由,宣布结束持续16个多月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并表示已将相关调查材料移交德国,但未就事件的责任认定给出结论。

分析人士指出,瑞典草草结束调查并将责任转移给德国,是因为“北溪”爆炸事件高度敏感,公布真相会让其处于尴尬境地,且可能影响其加入北约。但这样的政治考量恐将使事实真相被埋没。

草草结束调查

瑞典检方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初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瑞典公民是否参与了这一破坏行为,以及是否冒着损害瑞典利益或瑞典安全的风险,利用瑞典领土实施这一行为。经初查,“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瑞典或瑞典公民参与了在国际水域发生的袭击事件”。

“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底,管道发生爆炸,泄漏大量天然气。调查发现,4条管道中的3条发生泄漏,共有4个泄漏点,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爆炸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

负责该案的瑞典检察官马茨·永奎斯特在上述公报中表示,瑞典在调查期间与多个国家密切合作,与丹麦和德国持续分享信息。瑞典检方已将可用作证据的材料移交德国。

目前,德国和丹麦的调查仍在继续。德国政府表示仍希望揭开“北溪”爆炸谜团,但德检察部门现在无法透露更多信息。

俄罗斯曾多次呼吁共同调查,但都遭到拒绝。对于此次瑞典结束调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表示,参与调查的西方国家拒绝向俄方提供调查进展、调查结果等信息,俄方将继续追踪下一步调查行动如何进行、在何处进行。

结论难说出口

“北溪”爆炸事件发生后,各方普遍认为这起事件系“蓄意破坏”。去年4月,瑞典检方指出,制造爆炸的最有可能是“一个由国家发起的团伙”,但迄今没有公开指认任何与该事件有关的嫌疑人。此次瑞典检方结束调查,对相关情况依然讳莫如深。永奎斯特在公报中说:“我无法对瑞典调查结论发表进一步评论,也无法对瑞典调查中的任何嫌疑人发表评论。”

“北溪”事件发生以来,关于幕后黑手有过多种说法。西方在事发后纷纷指责是俄罗斯通过破坏管道威胁欧洲,但由于俄方要切断天然气供应只需关闭管道阀门,保留管道还能以恢复供气为筹码与欧洲讨价还价,因此这一不合情理的说法逐渐平息。

去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爆料是美国联合挪威对“北溪”管道实施爆破,并披露了不少细节。因美国既有能力又有动机实施破坏,这一说法获得不少舆论认同。

不久后,美国《纽约时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又抛出第三种说法,称爆炸事件可能由一个乌克兰团体制造,且乌政府不一定知晓。俄方指责这一说法是要包庇真凶。

目前,俄、美、乌三国均否认破坏“北溪”管道。分析人士指出,对实施调查的瑞典等欧洲国家而言,无论给出怎样的调查结果都很麻烦。如果咬定俄罗斯是幕后黑手,很难让国际社会信服,但如果把矛头指向美国或欧美大力支持的乌克兰,又将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瑞典方面因害怕揭开事实真相而结束对“北溪”爆炸事件的调查。

着眼脱身和入约

既然自己查会带来麻烦,那么甩给他国便成了最佳选项。瑞典安全评论员约恩·格兰隆德指出,“北溪”爆炸事件调查是瑞典的“烫手山芋”,选择“让德国完成任务”是瑞典“最方便的出路”,因为所有其他方案都将导致瑞典必须指出可能的肇事方,这还会让瑞典面临“采取措施追究相关国家责任”等后续难题。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学院第一副院长伊戈尔·科瓦列夫认为,瑞典称没有管辖权,只是想“摆脱掉一个麻烦”,而不是想采取严肃的调查行动或追查事件真相。

此外,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瑞典放弃长期奉行的军事中立政策,谋求加入北约,但遭到部分北约成员国阻碍,此时正急于催促美国推进其入约进程。皇家丹麦国防学院研究员肯内特·布尔表示,考虑到瑞典处在希望加入北约的“敏感位置”,其没有结论的调查“或许有充分的理由”。

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社会科学与大众传播系主任亚历山大·沙季洛夫认为,瑞典是“在压力下做出了这一决定”。

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扬·奥贝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对“北溪”管道的破坏是罕见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事件,对欧洲经济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查明幕后元凶对维护国际法十分重要。“我认为美国是破坏‘北溪’管道的幕后黑手。因此,瑞典希望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并取悦美国,这是一个合理的说法。(瑞典检方的)决定和论据是站不住脚的,纯粹的政治再次凌驾在事实之上。”(参与记者:黄河)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