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京华文韵 | 吴晨:“新首钢”为何能成中国工业遗产改造代表作?

发布时间:2024-11-16 09:35:56 来源: sp20241116

  编者按: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向世界诉说着城市的底蕴和内涵,也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连续与绵延。 中新社 “东西问”特推出“京华文韵”系列,通过讲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先农坛、北京中轴线、大运河、首钢园等文化遗产的发现、研究、保护和发展故事,从中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都风韵,感知中华文化的厚度与温度。敬请垂注。

   中新社 北京2月5日电 题:“新首钢”为何能成中国工业遗产改造代表作?

  ——专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

   中新社 记者 杜燕 王宗汉

  工业遗产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利用好工业遗产,对城市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中国工业遗产改造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北京首钢园近年来热度持续上升。在承办冬奥会、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同时,首钢园也成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新窗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在世界面前自信大方亮相。

  工业遗产的独特价值何在?如何实现工业遗产与城市的融合、从而推动城市复兴?“新首钢”走出了怎样的工业遗产保护之路?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人居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工业遗产是什么?相比其他种类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独特价值何在?

  吴晨:历经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工业化进程,伴随人类生产活动而出现的厂房、工业构筑物、机械设备等,均为工业遗产的构成部分。而工业遗产又是现代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相比其他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艺术价值可能并不突出,但其特点十分鲜明。

  首先,工业遗产大多是位于城市中的大尺度空间场所。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以斑块状散点于城市中,工业遗产大都保存着完整的、独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其次,工业遗产能够体现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具有独特的科技和经济价值,记录了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业化的演变过程,成为近百年城市景象的记录者。

   中新社 记者:首钢园作为中国工业遗产改造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改造历程是怎样的?

  吴晨: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缩影,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史跨越。二十世纪末,首钢正处在生产黄金期。1994年,首钢以824万吨的产量,位居当年全国第一。

  伴随钢铁产量迅猛增长,首钢绕不开环境污染问题。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为了“绿色奥运”,还首都一片蓝天,首钢于2005年拉开了中国钢铁史上最大规模迁移的序幕。自此,首钢开始逐年减产,直至2010年最后一座高炉三号炉熄火。

2010年12月22日,首钢老厂区高炉。李文明 摄 2022年9月24日,市民在北京首钢园空中步道游览。易海菲 摄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将北京市首钢老工业区等21个城区老工业区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

  2015年,由中国工程院、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钢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六家单位联合开展《首钢园区城市风貌研究》,确立了分层分级的保护原则和框架,并创新性提出“保留工业素颜值、织补提升棕颜值、生态建设绿颜值”,将“织补城市”“海绵城市”等设想运用到规划编制和项目改造设计中,为首钢工业遗产改造明确了方向;同时,还直接促成了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区的决策。

  2018年底,北京发布《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 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提出通过文化、产业、生态、活力“四个复兴”,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总体目标。

2023年1月1日凌晨,市民在北京首钢园观看灯光秀迎接新年。盛佳鹏 摄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四个复兴”成效显著,一系列与冬奥、时尚、科技相关的国际、国内重大活动的举办,已在大型工业遗产保护与复兴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新社 记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新首钢”的诞生走出了一条怎样的独特道路?

  吴晨:就国内而言,“798艺术区”与首钢园同处北京,二者却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于首钢园,“798艺术区”是自发形成的。其所处位置,是建成于1957年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园区便利的交通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闲置厂房并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

皮尔·卡丹2023年新品发布会暨中国区“皮尔·卡丹青年设计师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首钢园三高炉举行。盛佳鹏 摄

  放眼国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鲁尔区,曾是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与地处京西的首钢园不同,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原址远离城市中心,其保护模式偏于静态保护。这种方式不适合首钢园。

  地处京西这一片可以整体改造利用的大面积土地,首钢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未来城市的发展要交融在一起。首钢工业遗产不仅要保护,还要保留工业风、首钢味儿,让历史与自然相融合。

  让工业遗产“活”,就要让工业遗产重新回到城市的生产生活轨道上,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独特的道路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在贵阳新华印刷厂、杭州锅炉厂等改造项目中,我们均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经济文化的双赢。

2023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北京首钢三高炉以大型沉浸式交响音诗画演出形式开幕。易海菲 摄

   中新社 记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对城市有何裨益?

  吴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国的“城市的文艺复兴”概念对我影响很大。因此,我对于认知城市发展脉络、城市历史对城市发展意义和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渐形成“城市复兴理论”。

  作为一种多维度、系统性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手段,中国城市复兴理论更强调系统观及整体论,用全面、融汇的视角,通过持续的行动计划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及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及物质空间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以“一会两馆”(即国家会议中心及首钢园区)形式举办,吸引观众在首钢园区参观。田雨昊 摄

  工业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复兴。复兴的关键在于发挥其空间价值,在现代化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保留历史原貌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更新和内容革新,使工业遗产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与未来城市功能有机结合。

  工业遗产复兴为城市复兴带来新的活力。首钢工业遗产的保护正逐步发挥对北京现代城市生活的引领作用,是城市复兴理论的范式探索与实践尝试。通过冬奥会和服贸会的精彩亮相,首钢园成为北京国际交往的窗口和重要承载地。

  目前,首钢园已进入“后冬奥时代”,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科技回归都市”的大背景下,我相信,首钢园具备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区”的发展潜力,科技将会成为首钢园下一次腾飞的翅膀。

中国选手苏翊鸣参加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富田 摄

   中新社 记者:如何理解“工业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就是全面复兴”?

  吴晨:长久以来,中国对于文化遗产,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遵循着一种“底线思维”,即以“博物馆式”的保护方法对待文化遗产。不可否认,这种方式保护了很多文化遗产,但也有很多未能发挥最大价值。

  我始终认为,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不仅包括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应包括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我们探索并总结形成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有机更新、全面复兴”的观点,这将打开文化遗产的发展思路,让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更好融合。

  基于此,工业遗产不仅应该构建大保护格局,更应该形成全社会的认知共识,即以传承利用,推动工业遗产的系统性保护,避免工业遗产保护走向“静态保护”的误区。

市民在在北京首钢园群明湖上滑冰,体验冰上乐趣。蒋启明 摄

  作为建筑师,我认为,这一职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责任感的建筑师、规划师,不仅是城市的设计者和规划者,更是城市演化的引领者。建筑师既要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通过创新设计和社会参与,使城市更具包容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建筑师、市民共同努力。(完)

  受访者简介:

  吴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人居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北京市战略科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副主任。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有着丰富的专业设计经历,是中信大厦、北京南站、南京南站等重要公共建筑的主创建筑师,曾获国际、国家、省部级设计奖项数十项,发表多部专著和80余篇学术论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科学“新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早在2002年提出“城市复兴”理论,是中国“城市复兴”理论的构建者和实践的先行者。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