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6:05:55 来源: sp20241231
文/陈昊星
因商而立、因商而兴的“天府之国”,是成都的“老名片”。而万亿消费城市,则是成都的“新名片”。
2023年,成都成为继广州后第二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
成都缘何成为“万亿消费城市”?
成都之所以能跻身万亿消费城市,有多方面的原因。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成都自古以来就是西部地区的重要消费城市,在努力打造世界级消费中心的过程中,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发挥了关键作用。
如今,成都的常住人口近2200万,在中西部地区拥有巨大的消费影响力。
除了人口和经济基础外,成都的消费软环境也至关重要。成都人向来乐观向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产建设发达。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成都才有着敢消费的勇气、能消费的实力、会消费的动力。这为构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消费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图)四川成都,游客在一片麦田中间的休闲区打麻将,享受暖阳。 中新社 记者 张浪 摄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成都明确提出了“三城三都”的目标,即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
近年来,成都不断优化经营手段与内容,促进消费场景融合创新,开展首店、首秀、首发、首展活动,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反向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胡国平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服务业的强劲复苏和回升成为了成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消费的贡献率接近七成,进一步凸显了成都作为万亿消费城市的实力和潜力。
从官方数据来看,随着“三城三都”建设提速,各类消费新场景在成都涌现,各种新体验充分激发城市消费动力。
各类消费场景不断升级:文殊坊、鲁家滩等被选为省级高品质示范步行街,带来了“蜀里安逸”消费新体验;祠堂街、四圣祠等商贸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新落户各类首店达756家,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签约引进重大文旅项目44个。
(资料图)汉服爱好者在成都文殊巷巡游。 中新社 记者 王磊 摄消费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成都已拥有10家全球独角兽企业,累计引进各类品牌首店超过3000家,吸引了315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消费领域持续创新:成都交子公园商圈被评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成都华联(SKP)百货成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店。这次成果的取得再次彰显了成都在智慧商圈建设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使四川成为中西部唯一连续两批入选的省份。
此外,自国家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以来,成都积极策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并发布了《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该方案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消费新高地的建设、消费新空间的打造、消费新场景的塑造、消费新模式的培育以及消费新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都还有哪些潜力可挖?
2024年,成都持续围绕“三城三都”城市品牌目标,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今年年初,成都促消费再出“新招”。官方称,今后将进一步焕新开展“新十二月市”促消费活动,把“新十二月市”全方位打造成为城市消费IP,包括升级打造“十二月市”博物馆、主题街区等文化地标,推出“十二月市”文创纪念商品,让成都市井生活和天府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能带走”。
成为“万亿消费城市”,对成都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这座城市还将继续迸发更多潜力和可能性。
汤继强指出,成都不仅在消费方面获得新的荣誉,还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这一成就背后有诸多原因。首先,成都注重民生幸福,进行了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各种便民生活服务。此外,成都拥有数量庞大的文化和商业配套设施,包括192家博物馆、3678家图书馆、15万家餐馆、3万家茶馆、1万家咖啡馆以及4000家酒吧。在这方面,成都在中西部地区拥有独特优势。
(资料图)市民在四川成都东门市井喝坝坝茶打发周末时光。 中新社 记者 张浪 摄胡国平表示,成都未来将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彰显其独特魅力。
首先,推进美食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巩固成都的“国际美食之都”的名片。
其次,充分利用成都独特的生物资源、旅游产品和科技产业等优势,将“成都礼物”的美名发扬光大。
第三,依托雪山下公园城市的独特生态、美学、人文等属性,成都将打造美丽、宜居、经济的“国际安逸之都”。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成都在产业、生活圈等方面的加速融合将成为新亮点。
“成都模式”能否合理复刻?
分析人士认为,成都当属中国城市营销典范,其成功经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都通过传统媒体和电视和广播吸引游客。20多年前,张艺谋导演的城市宣传片将成都形容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片子展现的浓郁人文氛围,在短短几分钟内让观众印象深刻。近年来,成都借助举办大型赛事和重要活动,又推出来多部令人回味的宣传片。
(资料图)2003年张艺谋成都宣传片截图,来源:“看四川”微信公众号第二阶段:成都巧妙地利用了熊猫资源与城市形成了深度绑定,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产业向成都倾斜。通过与奥运会福娃“晶晶”与成都本地大熊猫的重名,与影视作品《功夫熊猫》展开紧密合作,并邀请功夫熊猫主创团队来到成都实地体验,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资料图)游客在四川成都宽窄巷子景区自拍留念。 中新社 记者 安源 摄第三阶段:成都利用公园城市概念,通过城市建设和打造网红景点,将城市形象成功推广至互联网,实现了由官方宣传向民间自发宣传的转变。成都的公园、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地铁站在修建之初也考虑到了游客的拍照打卡需求,这是一种城市营销的新阶段,展示了成都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后发优势。
“成都模式”,是否可以复刻到别的地区?
在胡国平看来,其他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成都的做法,并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入手:
一是推进营商环境、消费环境改革:可以学习成都不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的经验。重点是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事项的便利度和效率,以服务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效益。
二是利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成都的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其他地区可以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构建创新平台和生态,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提升生产力水平。
三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成都的做法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包括产业建圈强链,优化调整产业生态圈,推动支柱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四是综合优势的打造:其他地区可以效仿成都,通过打造深厚的人文底蕴、便利的都市空间,促进“人产城”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