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06-05 02:07:33 来源: sp20240605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旅游业发展更需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坚持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旅游综合带动作用,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旅游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中国拥有14多亿人口规模,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旅游业要以保障人民生活幸福为出发点,坚持发展优先,一方面通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壮大旅游经济、扩大旅游就业群体、推动旅游创新创业、带动从业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要丰富优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战略性定位,发挥综合功能推动实现旅游强国目标。不仅仅从经济功能出发去发展产业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突出特点。在我国,旅游业被赋予从经济到社会到文化到民生的多重战略定位。旅游业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五方面的功能,分别对应了旅游业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文明功能、文化功能和交往功能。要坚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定位,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等优势,着力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

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中国旅游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对质和量、广度和深度的更高需求,这需要旅游业具有更强的调度资源、转化产品、转换结构和提升效率的能力。

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不均衡、不充分、高负荷、多限制等问题,亟待依托改革开放来破题。在旅游业发展背景、形势、定位和主要任务均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的功能、实现旅游强国的目标,主要要依靠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进一步改革开放。

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担负旅游业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符号内涵,开发推出更多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以及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打造更多具有沉浸体验感、互动感强的旅游消费场景,把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依托,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能力,通过“文旅+科技”“文旅+体育”“文旅+交通”“文旅+农业”等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构筑更具生命力的发展土壤,积蓄活力和动力。

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深入推进,要进一步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构建通过旅游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机制。

坚持开放合作,增进交流互鉴。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同时系统性地清理阻碍出入境旅游发展的堵点,建立更强大的国际旅游产业链。

(作者:金准,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