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4-11-27 13:50:09 来源: sp20241127

新华社柏林9月9日电 题:“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

新华社记者

近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发布声明称,为进一步削减开支,公司考虑关闭其在德国境内的一家汽车制造厂和一家零部件厂。如果计划实施,这将是大众汽车自创立以来首次关闭本土工厂。

大众汽车关闭本土工厂的计划,反映了在席卷全球的电动化浪潮下,德国乃至欧洲传统汽车工业正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面对新的环境,一些欧洲政客不是聚焦于如何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而是将此归咎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迅速的中国企业,对中国挥舞保护主义大棒,意图通过对华加征关税或“去风险”甚至“去中国化”手段推动自身产业走出困局。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2024年6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2024年6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郭晨摄

保护主义不会带来竞争力,业界对此早有共识。自去年10月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大众、宝马、奔驰等车企纷纷表示,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不需要保护主义来维护它们的市场。

事实上,去中国,加码在华投资,正成为包括大众汽车在内的欧洲老牌车企应对新形势的重要选择。今年4月,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25亿欧元,扩建其在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本月刚刚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

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的2024北京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唐仕凯介绍梅赛德斯—奔驰纯电g级越野车。新华社记者才扬 摄

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的2024北京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唐仕凯介绍梅赛德斯—奔驰纯电G级越野车。新华社记者才扬 摄

去中国,因为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民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更加强劲。瑞士《新苏黎世报》刊文指出,德国车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非常成功,它们每销售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在中国售出。

去中国,因为这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中国在新能源电池、自动驾驶和车内娱乐等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欧洲车企在中国增资扩产,强化本地研发实力,积极融入中国汽车产业生态,是在全球绿色转型大潮下提升品牌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自去年7月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多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以前德国工程师教中国人如何造车,如今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国车企给德国车企带来很多启发。”

到中国去,不只是汽车业的选择。近年来,包括电子、机械、零售、医药制造在内的大型跨国企业加紧在华投资布局。中国德国商会发布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唯有主动拥抱变革,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护主义保护不了落后产业,更提升不了竞争力,只会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去中国!”而不是“去中国化”,这才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责编:王禹蘅、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