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走向公共空间

发布时间:2024-12-06 06:58:42 来源: sp20241206

  “亚洲花卉主题园”种子广场松塔造型公共艺术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供图

  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让中国再次汇聚世界目光。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相距不远的钱江世纪公园内,一座融合宋韵文化与亚洲植物文化的“亚洲花卉主题园”,以花为媒、以公共艺术为桥,向人们传递合作开创美好未来的心愿,成为亚运会热门打卡地。为配合杭州亚运会,一批富有文化韵味、融入体育元素、融合科技感与艺术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和文化景观在浙江多个城市相继落地,扮靓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为家门口的“文化风景线”,为盛会营造热烈氛围。

  近年来,以盛会助推城市文化建设已成趋势,公共艺术成为重要抓手,彰显城市品格、沟通中外交流、镌刻时代记忆。艺术走向公共空间,对创作材质、尺度和表达方式也提出了不同要求。如何彰显主题?如何协调与城市历史、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近期一系列与亚运会相关的公共艺术创作,在极力彰显城市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活力之美、自信之美中,为艺术走向公共空间提供启示。

  如今,公共艺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许多创作者尝试以景观空间叙事来传递情感、赋彩城市生活。“亚洲花卉主题园”相关设计便是一种积极尝试。从整体到局部,花园囊括多个景观空间,赋予观众多重审美体验。如“种子广场”中央,用鳞片状的竹板创作成一件松塔造型的作品,松塔内部通过感应装置投射亚运影像,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化性。“好运莲莲”广场的圆形水池,既是景观设计也是公共艺术。池中种植20余种睡莲传递“好运连连”的美好祝福;祥云纹样分隔池底高差,不同色彩饱和度的玻璃形成了色泽渐变的池底空间,宛如莫奈油画《睡莲》般充满浪漫诗意。夜间,池底灯光亮起,更添梦幻之感,成为花园特色夜景之一。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追求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漫步杭州湖滨步行街,公共雕塑《湖之源》引人注目。该雕塑以珍珠为基础造型,艺术化表现关于杭州西湖源起的传说——“龙凤夺珠”典故。作品中间,大大小小的珍珠镶嵌在波纹间,形成镂空效果,也串联起两侧的波纹和镜面,象征西湖的山与水,虚实相生,尽显东方审美意蕴。雕塑中还嵌入灯光,每当夜幕降临,光影在波纹间闪烁,成为夜间一道亮丽的景观。在温州市瓯海区宁波路与今汇路交叉口,一座大型“龙舟”雕塑将翻腾的浪花和龙舟竞渡的景象艺术化统一起来,既彰显瓯海区作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的深厚底蕴,也呼应其作为亚运会龙舟项目比赛承办地的角色。

  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当下公共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与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景观构筑物,观众置身其中可获得沉浸式体验。比如“亚洲花卉主题园”中的友谊花廊设计,以安吉竹子为主材,以莲花花瓣造型搭建而成,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遥相呼应,兼具生态美与工艺美。竹廊中悬挂多种植物花卉和灯束,营造神秘氛围,游人穿行其间不仅获得别样的空间体验,也在赏花、拍照等过程中参与了作品的最终艺术呈现。

  在不同空间,公共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重要交通枢纽等空间中,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会成为具有地域性和识别度的文化符号。比如,杭千高速富阳互通口的景墙装置作品《奔竞不息》,立体化呈现了杭州亚运会主图形“润泽”,线条的绵延起伏与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意境相合,把传统和现代、山水和人文统一起来,寓意奔竞不息的体育精神。作品下方点缀多个在富阳赛区举行的亚运比赛项目图标,既丰富层次表达,又强化了信息传达。此外,在温州市等多个城市街头,也随处可见许多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景观设计,为城市空间增添亮色。

  以杭州亚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一件件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多维表达,成为对城市文化的“阅读”和“再书写”。这种体育和美育、城市和艺术、自然和人文的多重互动,将成为人们对亚运会记忆的亮点,也将激发公共艺术赋彩城市空间的更多可能。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5日 0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