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22:54:45 来源: sp20241105
人民网迪拜12月5日电 (记者管克江、任皓宇)当地时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环境、气候、经济效益多赢”主题边会在中国角举办。COP28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赵英民致辞。COP28中国角供图
赵英民表示,近年来,中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中国的实践表明减污降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有效举措。中国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践和探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国将继续深化减污降碳实践探索,并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加强交流、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的政策与行动,携手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蓝色经济”模式创始人和零排放研究创新基金会的发起人、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冈特·鲍利(Gunter Pauli),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始主席迈克尔·沃什(Michael Walsh),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蒋宏奇,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尤武卫,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广彬发表了主旨演讲。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田成川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承担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课题研究,对城市、行业及企业层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技术开展了研究和能力建设,提出强化目标协同、突出创新引领、坚持低碳清洁、鼓励先试先行、注重成本有效等原则,并对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行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具体工作提出了建议。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邹骥在发言中指出,过去十年,中国通过采取严格的清洁空气措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污染排放的脱钩。与发达国家先减污再减碳的模式不同,中国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并将其作为促进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低碳转型的重大机遇。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冈特·鲍利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冈特·鲍利生动讲述了绿色低碳的“石头纸”故事,这一技术可以减少67%的能源消耗。冈特·鲍利潜心推广以无废弃、零污染、低成本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永续发展,这就是将生态系统的卓越成就应用于经济体系的蓝色经济概念。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创始主席迈克尔·沃什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迈克尔·沃什高度肯定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方面的成就,强调城市机动车污染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他表示,我们需要更快地向零排放汽车转型,促进交通能效、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并保护人类健康。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蒋宏奇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蒋宏奇表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广东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地的目标定位,携手港澳共同构建具有湾区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管理体系,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打造清洁美丽世界贡献广东智慧和力量。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尤武卫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尤武卫分享了宁波市挖掘海洋蓝碳资源推动生态共富的创新经验。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深挖海洋碳汇潜力,坚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努力为践行“双碳”政策、探索共同富裕提供“宁波样本”的故事,期待未来通过更广泛的全国乃至全球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广彬发言。COP28中国角供图
孙广彬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和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下,晶澳将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到企业战略发展新高度,持续助力全球“碳减排”,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诚、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北仑分局局长王涛等嘉宾分享了区域(城市)布局推进减污降碳的典型案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能链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分享了典型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的实践案例。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还在会上发布了《重点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示范手册》和《2023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集》。
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能源基金会、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中外区域和城市、企业、社会组织、研究机构、高校代表,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课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以期形成更多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责编:崔越、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