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西大瑶山民众“舞香龙”迎新春

发布时间:2024-11-23 06:11:1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来宾2月8日电 题:广西大瑶山民众“舞香龙”迎新春

  作者 廖晨言 陈秋霞 陶振英

  2月7日正值农历腊月二十八,夜幕降临,在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车田村高田屯,非遗传承人周育庆与“舞香龙”队举行了“请龙”仪式。

  锣鼓声响起,插满香火的香龙上下翻腾、左右起伏、穿村走巷。孩童举着鲤鱼、乌龟、龙虾、螃蟹形状的纸灯,跟着“香龙”一起舞动。整支舞龙队两三百人,浩浩荡荡,非常壮观。

  在香火的映衬下,龙身绚丽多彩、熠熠生辉,呈现一派古朴典雅的神韵。香龙所到之处人潮涌动,各家各户纷纷出门以礼炮迎接。

2月7日,瑶族民众舞香龙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图为请龙仪式现场,香龙跟随龙珠指引列队。陶振英 摄

  “瑶族舞香龙”是金秀瑶族民众庆祝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广西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从年关到元宵节,当地瑶族民众舞动香龙,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清代官员刘汝骥曾写下“少年以新稻草扎草龙,燃香遍插龙身,锣鼓喧天,满街跳舞,店户各助香,燃放鞭炮”。每年春节瑶族“舞香龙”的热闹场景便是如此这般。

  “上颚和下巴的弧度不对,显得龙头不够大气......”7日一大早,在高田屯“舞香龙”传习基地,周育庆便带着徒弟给“香龙”“换新装”。

  换掉霉烂的稻草、破旧的彩灯,调整龙头的结构,编上新的彩色布条,一番操作后,两条面貌一新的香龙栩栩如生。

  香龙用竹篾和稻草扎制而成。竹篾编制龙头,竹子做龙身,再用稻草捆扎龙。龙头粗壮,龙身分为9节或11节,每节长约1米,用稻草绳活动相接。

2月7日,周育庆(右一)带着徒弟和村民一起翻新“香龙”。廖晨言 摄

  周育庆告诉记者,由于龙体较长,需要在竹篾支架的基础上,采取编、插、织、嵌、镶、缠、绕、挂等十多种手工技巧,用稻草一根一根地完成编织。“从龙头到龙身、龙尾,熟练的手艺人完成整条龙的制作,需要120个小时。”

  “舞香龙是瑶族的传统习俗,不能断掉。”为了传承舞香龙,周育庆组建香龙队,自掏腰包制作香龙、组织村民排练,被称为“龙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舞香龙队伍不断壮大,如今成员已近300人,年龄最小的十几岁,最年长的已有80多岁。忠良乡初级中学作为传承教学基地,也培养了一批舞龙少年。(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