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3:43:59 来源: sp20241230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回答本报记者提问
确保社会救助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记者朱宁宁 马超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求。今年民政部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在今天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法治日报》记者向民政部部长陆治原提出了问题。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制度。去年10月,国办转发了民政部等10个部门关于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文件。
陆治原解释说,所谓分层,就是把困难群众根据困难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指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1.5倍以下的低保边缘家庭。第三个层次是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即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又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有较大支出的家庭。
“所谓分类,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政策。”陆治原指出,对于第一个层次的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主要是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第二个、第三个层次家庭,不享受低保但是可以享受其他专项救助,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
截至目前,已经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有6600万人。去年享受低保的有4063万人,特困人员有472万,还有740多万人次得到了临时救助。
陆治原透露,下一步,将采取多个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要找准救助对象,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精准确定救助对象,要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同时,推动政策落地落实,通过政策的落实让困难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此外,还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大公示力度,持续深入整治社会救助领域“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