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去跑跑,把事办好”(“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发布时间:2024-12-27 09:00:56 来源: sp20241227

  雷晓华(左)正在竹木制品加工厂了解生产情况。   本报记者 窦 皓摄

  渤海镇千峡湖畔,移民复建后的新居。   周赢君摄

  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山环水绕的千峡湖库区旁,坐落着一座滨湖小镇——渤海镇。

  到任没多久,镇党委书记雷晓华就把所有村跑了个遍,讲起本地风土民情、资源禀赋,已经是如数家珍。

  这天一大早,她来到638国道庆景青公路改建项目施工现场。山体隧道已初步成形,机械轰鸣声中,雷晓华和现场工作人员凑近了高声交谈,聊进度,问困难。“公路改建后,将进一步优化景宁区域路网,激活沿线乡镇资源价值。我们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好。”雷晓华说。

  “修路要穿山越林,为此我们做了不少工作。”雷晓华说,滩坑水电站工程建设产生了大批库区移民,道路穿过原户籍人口所属的山林地,需要征得他们同意。而迁移人员多达5000余人,且分散在周边13个县(市、区)和29个乡镇(街道),工作量不小。雷晓华与迁入地乡镇街道开展党建联建,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涉及滩坑水库移民和移民村发展的重大事项。这样一来,库区移民的联系管理工作就有了有力抓手。花了3个月时间,雷晓华跑了库区移民所在的大部分县(市、区),与移民逐个对接,实现了所在区域内工程顺利施工。

  与迁入地开展党建联建,不光解决了移民群众联系管理的难题,还为探索致富路搭建了交流平台。从施工现场回来,雷晓华赶到镇政府会议室,渤海镇和龙泉市西街街道的党建联席会即将开始。

  “和来自家乡的同志交流,感觉咱也是有‘娘家’的人了。”西街街道河星村党支部书记刘义斌也是一名移民。

  “那咱们多走动,多沟通!”交流中,雷晓华说了一个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认为可行的想法:渤海镇库区山上林地毛竹资源丰富,原居民搬走后长期闲置,是否可以通过党建联建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招引项目发展林下经济?

  “这个思路好!”西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小春说。

  会议结束,双方来到一家竹木加工厂参观,一批批毛竹在这里经过粗加工,用作玩具配件。“搬迁的居民可以将毛竹承包给竹木加工厂,顺道发展林下经济,种上黄精等中药材。西街街道如果有好的项目,也欢迎来我们这里落地。”雷晓华说,“上万亩竹林资源只要用好,家门口就能增收。”

  “咱也准备试试!”作为移民代表,来自西街街道的村民蓝钱妙家中也有几亩竹林,雷晓华的话帮他打开了思路。他说,迁出地和迁入地联手拓宽增收门路,使村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不少乡亲通过“共富学堂”等平台的技能培训,成为技术工人。

  天色向晚,雷晓华送西街街道的访客离开。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她时不时进街边小店转转,和店主、顾客聊会儿天,了解生产经营情况。过两天,她打算坐渡船去偏远的石塘山村,围绕产业发展,了解库区群众的期盼和建议,共同商讨思路。

  “山区想要发展好,就得下点苦功夫。” 28岁那年,雷晓华到革命老区毛垟乡工作,一干就是9年,促交流、引企业、聚人才,帮助当地发展起颇具规模的苔藓产业。在她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靠一双铁脚板跑出来的。“多出去跑跑,把事办好,老百姓自然会信任你。”雷晓华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0日 19 版)

(责编:卫嘉、白宇)